回覆列表
  • 1 # 達瓦里希

    戰國時代只所有稱為戰國時代,就是戰爭是這一時期的絕對主題,當時的變法都強調所謂的耕戰立國,耕仍舊是為了加強戰爭實力,耕可以得到糧食,糧食多了可以在一定的土地上承載更多的人口,更多的人口可以有更多的人為戰爭服務,成為士兵或軍工事業。糧食是戰國時期的硬通貨,有了糧就是了戰爭資源。

    戰國時代是一個軍國主義的時代,軍事第一,幾乎所有在戰爭中倖存的國家都是先軍政治。一旦有大戰,就會全國總動員,六十歲到十幾歲的男子都要參戰,基本上就是拿得動武器的男人都得當兵。冷兵器時代,軍隊數量很重要,大家戰術水平、武器水準都差不多,只要一方不要出現重大戰術失誤,戰損比例也差不太多,兵多就有優勢。所以戰國的大戰動輒就會有幾十萬人的戰爭,倒不是說戰國時的軍事水平、戰術水平、後勤水平有多高,而恰恰是不高,所以才會拼數量。秦能夠打遍六國,就是秦的軍國主義搞得最好,軍功是全社會發配社會資源的依據,戰場如同商場,士兵們懷著創業的衝動(說笑了)看著敵軍的頭,搞定幾個人頭,全家幸福,人生大不同,所謂人頭改變命運。讀書有啥用,種地來錢慢,只有獵頭是風口。其它國士兵是被徵發來打仗的,可能心裡都不想來,秦軍是懷著改變命運的喜悅來的,戰鬥力肯定不一樣。

    後來的王朝人口越來越多,戰爭越打規模越小,其實是一種進步,一是戰爭的發展使得後勤越來越重要,一個兵打仗,十個人要直接為他提供後勤服務,消耗的可能是一百個農夫的產出。王朝一到中期,一般因為土地兼併,財政收入少而支出大而陷入赤字邊緣,古代也沒那麼多金融工具,全是硬通貨結算,有一毛錢的赤字這就揭不開鍋了。幾十萬人的仗是真打不起,弄不好仗沒打兩天自己先被拖死了。因此王朝一般傾向於能政治解決的絕不軍事解決,能用小規模精銳搞定的絕不興大軍。事實也證明,除非是生死存亡,為了邊境一個軍事目標,整幾十萬人長途去打仗基本上就是害自己,參見隋煬帝攻高麗,全國傳唱枉死遼東,成了造反硬理由。

  • 2 # 好名字35351467

    因為那個時代各國都處於滅國與被滅之間,所有國家都大量儲備兵力,也是各國求存的唯一出路,後來的王朝在有必要的情況下照樣也能聚齊幾十上百萬人,主要是沒必要,和平統一時期有外敵也是一小撮遊牧民族之類的,有個十萬常備軍就能搞定,幹嘛要實時養幾十萬上百萬兵力來浪費國力呀,還有一點,戰國時期幾十萬的大戰失敗方除了幾次個別情況外又不是每次都被殺絕了,很多是被俘虜了,帶回國當奴隸搞生產去了,再一個戰國時期的計算方式好像不是十進位演算法,所以並沒有現在的幾十萬這麼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多大的時候視覺發育接近成人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