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指野貓,但在日語中指貉。另外,其他名稱中有「狸」的生物則不一定和貓有關,表列如下: 狸貓,本指豹貓,現亦有指貉、果子狸,或甚至被誤指為浣熊。 果子狸,亦稱花面狸、玉面狸、白鼻心。 狐狸,即狐。 狸狌,指野貓。 狸藻,一種植物。 河狸,又稱海狸,齧齒目河狸科動物。 海狸鼠,又稱河狸鼠、狸獺、沼狸,齧齒目海狸鼠科動物。 香狸,指靈貓。 狸貓,又叫豹貓、山貓、野貓。在動物分類中屬於哺乳綱、食肉目、貓科。它善於奔跑,會偷襲,能攀緣上樹,常活動於林區,也見於灌木叢中,膽大、兇猛,夜間出來活動。豹貓屬肉食性動物,食物以鳥類為主,常以伏擊的方式獵捕其它動物,亦食鼠、蛇、蛙及果實。豹貓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中國古代記載的狸貓,可能指的是野生的豹貓或叢林貓。豹貓分佈於中國大部分地區以及俄羅斯東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印度等地。它的體長為36—90釐米,尾長15—37釐米,體重3—8千克。從頭部至肩部有4條棕褐色條紋,兩眼內緣向上各有一條白紋。全身體毛為淺棕色,佈滿棕褐色至淡褐色斑點。它棲息于山地森林、草叢和居民區附近等地帶,單獨在黃昏、夜間活動,以鼠、兔、鳥、蛙等為食。叢林貓體形比家貓大,體長60—75釐米,尾長為25—35釐米,體重大約為3—5千克。全身的毛色較為一致,缺乏明顯的斑紋,背部呈棕灰色或沙黃色,背部的中線處為深棕色,腹面為淡沙黃色。四肢較背部的毛色淺,後肢和臀部具有2—4條模糊的橫紋。尾巴的末端為棕黑色,有3—4條不顯著的黑色半環。眼睛的周圍有黃白色的紋,耳朵的背面為粉紅棕色,耳尖為褐色,上面有一簇稀疏的短毛。它在中國分佈於內蒙古、新疆、四川、雲南和西藏等地,棲息在沿河、環湖邊的蘆葦或灌木叢,海岸邊海拔較低的森林地帶,或具有高草的樹林、田野,以及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區,有時也到村莊附近。它雖然也是夜行性動物,但多在早晨和黃昏以後外出活動,白天也時常可以見到,主要以鼠、兔、蛙、鳥為食,也吃腐肉和果實,特別喜歡捕食鷓鴣、野雞和孔雀等雉雞類,偶爾也潛入村莊盜食家禽。有趣的是,人工飼養的叢林貓還能與家貓交配生育。 由於中國古代對於狸、狸貓和家貓的概念混淆不清,甚至認為家貓是由狸馴化而來的。因此,究竟如何解釋歷史上所說的和現代科學分類意義上的狸、狸貓和家貓,還有待於對此有興趣的人們的研究和分析。
中文字指野貓,但在日語中指貉。另外,其他名稱中有「狸」的生物則不一定和貓有關,表列如下: 狸貓,本指豹貓,現亦有指貉、果子狸,或甚至被誤指為浣熊。 果子狸,亦稱花面狸、玉面狸、白鼻心。 狐狸,即狐。 狸狌,指野貓。 狸藻,一種植物。 河狸,又稱海狸,齧齒目河狸科動物。 海狸鼠,又稱河狸鼠、狸獺、沼狸,齧齒目海狸鼠科動物。 香狸,指靈貓。 狸貓,又叫豹貓、山貓、野貓。在動物分類中屬於哺乳綱、食肉目、貓科。它善於奔跑,會偷襲,能攀緣上樹,常活動於林區,也見於灌木叢中,膽大、兇猛,夜間出來活動。豹貓屬肉食性動物,食物以鳥類為主,常以伏擊的方式獵捕其它動物,亦食鼠、蛇、蛙及果實。豹貓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中國古代記載的狸貓,可能指的是野生的豹貓或叢林貓。豹貓分佈於中國大部分地區以及俄羅斯東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印度等地。它的體長為36—90釐米,尾長15—37釐米,體重3—8千克。從頭部至肩部有4條棕褐色條紋,兩眼內緣向上各有一條白紋。全身體毛為淺棕色,佈滿棕褐色至淡褐色斑點。它棲息于山地森林、草叢和居民區附近等地帶,單獨在黃昏、夜間活動,以鼠、兔、鳥、蛙等為食。叢林貓體形比家貓大,體長60—75釐米,尾長為25—35釐米,體重大約為3—5千克。全身的毛色較為一致,缺乏明顯的斑紋,背部呈棕灰色或沙黃色,背部的中線處為深棕色,腹面為淡沙黃色。四肢較背部的毛色淺,後肢和臀部具有2—4條模糊的橫紋。尾巴的末端為棕黑色,有3—4條不顯著的黑色半環。眼睛的周圍有黃白色的紋,耳朵的背面為粉紅棕色,耳尖為褐色,上面有一簇稀疏的短毛。它在中國分佈於內蒙古、新疆、四川、雲南和西藏等地,棲息在沿河、環湖邊的蘆葦或灌木叢,海岸邊海拔較低的森林地帶,或具有高草的樹林、田野,以及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區,有時也到村莊附近。它雖然也是夜行性動物,但多在早晨和黃昏以後外出活動,白天也時常可以見到,主要以鼠、兔、蛙、鳥為食,也吃腐肉和果實,特別喜歡捕食鷓鴣、野雞和孔雀等雉雞類,偶爾也潛入村莊盜食家禽。有趣的是,人工飼養的叢林貓還能與家貓交配生育。 由於中國古代對於狸、狸貓和家貓的概念混淆不清,甚至認為家貓是由狸馴化而來的。因此,究竟如何解釋歷史上所說的和現代科學分類意義上的狸、狸貓和家貓,還有待於對此有興趣的人們的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