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24478402265
-
2 # 範閒不是我
柳,諧音“留”。古人送別多用“折柳”,表示離人的難言
難分之情。“折柳”贈別之風,尤其是在唐、宋朝時盛行,
因而,“折柳”也就成為贈別的代稱
柳——離情的象徵。
離情常常和柳有關,其原因首先是二者之間具有一種“同構
”關係。柔弱的柳枝那搖擺不定的形體,能夠傳達出親友離
別時那種“依依不捨”之情。“長亭折柳”往往是離別的象
徵。柳這一特殊意想的形象,是歷史文化積澱的產物,受到
民族文化與民族心理的規定和制約,具有一定的約定俗成性
1.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勞勞亭》2.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王之渙《送別》3.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楊巨源《折楊柳》4.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劉禹錫《楊柳枝詞》5.含煙惹霧每依依, 萬緒千條拂落暉。 為報行人休盡折, 半留相送半迎歸。——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6.楊柳絲絲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絲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無名氏《送別》7.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8.渭城朝雨 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相關作者簡介: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其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家喻戶曉。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漢族,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劉勝,晚年自號廬山人。唐代大儒、哲學家、文學家、詩人,有“詩豪”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