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誰暖冬季歲月清茶

    1.充足的營養:必須有充足的營養物質才能為細菌的新陳代謝及生長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足夠的能量。

      ⑴水分:水分是微生物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大約佔鮮重的70%~90%。

      ⑵碳源物質:糖類是較好的碳源,尤其是單糖(葡萄糖、果糖)、雙糖(蔗糖、麥芽糖、乳糖),絕大多數微生物都能利用。

      ⑶氮源物質:蛋白質、氨基酸——在實驗室和發酵工業生產中,通常以銨鹽、硝酸鹽、牛肉膏、蛋白腖、酵母膏、魚粉、血粉、蠶蛹粉、豆餅粉、花生餅粉作為微生物的氮源。

      ⑷無機元素:常量礦質元素是磷、硫、鉀、鈉、鈣、鎂、鐵等。微量元素有鉬、鋅、錳、鈷、銅、硼、碘、鎳、溴、釩等。

      ⑸生長因子:生長因子是指維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等特殊有機營養物。

      2.適宜的溫度:細胞生長的溫度極限為-7℃~90℃。各類細菌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可分為嗜冷菌(psychrophiles),最適生長溫度為(10℃~20℃);嗜溫菌(mesophiles),20℃~40℃;嗜熱菌(thermophiles),在高至56℃~60℃生長最好。病原菌均為嗜溫菌,最適溫度為人體的體溫,即37℃,故實驗室一般採用37℃培養細菌。

      有些嗜溫菌低溫下也可生長繁殖,如5℃冰箱內,金黃色葡萄球菌緩慢生長釋放毒素,故食用過夜冰箱冷存食物,可致食物中毒。

      3.合適的酸鹼度:在細菌的新陳代謝過程中,酶的活性在一定的ph範圍才能發揮。多數病原菌最適ph為中性或弱鹼性(ph7.2~7.6)。人類血液、組織液ph為7.4,細菌極易生存。胃液偏酸,絕大從數細菌可被殺死。個別細菌在鹼性條件下生長良好,如霍亂孤菌在ph8.4~9.2時生長最好;也有的細菌最適ph偏酸,如結核桿菌(ph6.5~6.8)、乳本鄉桿菌(ph5.5)。細菌代謝過程中分解糖產酸,ph下降,影響細菌生長,所以培養基中應加入緩衝劑,保持ph穩定。

      4.必要的氣體環境:氧的存大與否和生長有關,有些細菌僅能在有氧條件下生長;有的只能在無氧環境下生長;而大多數病原菌在有氧及無氧的條件下均能生存。一般細菌代謝中都需co2,但大多數細菌自身代謝所產生的co2即可滿足需要。有些細菌,如腦膜炎雙球菌在初次分離時需要較高濃度的co2(5~10%),否則生長很差甚至不能生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修圖!7頭身美女如何拍出來9頭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