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是春秋時代晉文公的臣子,驪姬之亂髮生時,他跟隨重耳出奔,但是當晉文公即位時,晉文公忘記了他的功勞,而且他不敢向晉文公請求俸祿賞賜,所以他感到委屈。他決定和他母親隱居在沒有人知道的地方。晉文公後來發現自己的錯,但是他找不到介之推,因此把一塊田奉給介之推,作為他的祭奠。這個地方就是今天的山西省介休市綿山。
補充修改:晉獻公時,晉國宮廷內訌,公子重耳出逃衛國,衛國不敢收留,於是逃往齊國,途中無食物可吃,只好吃野菜充飢。重耳自幼長在宮中,咽不下野菜。其中有個侍從叫介之推,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煮成湯端給重耳喝,說是麻雀湯。重耳喝完後連稱味道好,後來在趕路時,重耳發現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經過追問才明白真相,重耳感動不已,並許諾回國後定當重賞介之推。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了晉國,平定了叛亂並當上國君,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跟隨他出逃的人都得到了封賞,而晉文公唯獨忘了介之推,介之推遂認為自己無功,即使自己不割肉,晉文公一樣會被別人幫助當上國君。於是帶著老母歸隱山林,躲進了綿山。有人為其鳴不平,便作詩來諷刺晉文公忘恩負義,這首詩在市井流傳開來,並很快傳到了晉文公耳中。晉文公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親自帶著大臣們前往綿山迎介之推出山為官,介之推不從,趙衰、狐偃等人非常嫉妒,便獻奸計,告訴晉文公說三面燒山,介之推是孝子,為了母親必定下山。晉文公不知是計,信以為真,而趙衰、狐偃等人卻四面燒山,大火燒了七天七夜,等火滅的時候,晉文公率人上山尋找,卻發現介之推與老母親抱著一棵大樹被燒死了。文公悲痛難忍,敕令子推忌日百姓不得焚火煮飯,只吃寒食,遂為寒食節。
介之推隨晉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備受艱辛,有割股啖君之功,但重耳返國主政後,介之推拒不以功邀賞,而偕其母隱於介休綿山。晉文公求賢不得,知他是孝子,於是三面放火焚山,逼其出山,介之推母子守志被焚。文公封綿山為介推田,敕令介之推忌日焚火寒食,是為寒食節。第二年寒食節次日,晉文公素服登綿山至介之推被焚的那棵柳樹下置祭,發現此柳竟復活了。睹物思人,念及介之推一生追求政治清明的遠大抱負,封此柳為清明柳,將此日定為清明節。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e2442a7d933c895c0fe7f91d61373f083020053
介之推是春秋時代晉文公的臣子,驪姬之亂髮生時,他跟隨重耳出奔,但是當晉文公即位時,晉文公忘記了他的功勞,而且他不敢向晉文公請求俸祿賞賜,所以他感到委屈。他決定和他母親隱居在沒有人知道的地方。晉文公後來發現自己的錯,但是他找不到介之推,因此把一塊田奉給介之推,作為他的祭奠。這個地方就是今天的山西省介休市綿山。
補充修改:晉獻公時,晉國宮廷內訌,公子重耳出逃衛國,衛國不敢收留,於是逃往齊國,途中無食物可吃,只好吃野菜充飢。重耳自幼長在宮中,咽不下野菜。其中有個侍從叫介之推,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煮成湯端給重耳喝,說是麻雀湯。重耳喝完後連稱味道好,後來在趕路時,重耳發現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經過追問才明白真相,重耳感動不已,並許諾回國後定當重賞介之推。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了晉國,平定了叛亂並當上國君,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跟隨他出逃的人都得到了封賞,而晉文公唯獨忘了介之推,介之推遂認為自己無功,即使自己不割肉,晉文公一樣會被別人幫助當上國君。於是帶著老母歸隱山林,躲進了綿山。有人為其鳴不平,便作詩來諷刺晉文公忘恩負義,這首詩在市井流傳開來,並很快傳到了晉文公耳中。晉文公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親自帶著大臣們前往綿山迎介之推出山為官,介之推不從,趙衰、狐偃等人非常嫉妒,便獻奸計,告訴晉文公說三面燒山,介之推是孝子,為了母親必定下山。晉文公不知是計,信以為真,而趙衰、狐偃等人卻四面燒山,大火燒了七天七夜,等火滅的時候,晉文公率人上山尋找,卻發現介之推與老母親抱著一棵大樹被燒死了。文公悲痛難忍,敕令子推忌日百姓不得焚火煮飯,只吃寒食,遂為寒食節。
介之推隨晉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備受艱辛,有割股啖君之功,但重耳返國主政後,介之推拒不以功邀賞,而偕其母隱於介休綿山。晉文公求賢不得,知他是孝子,於是三面放火焚山,逼其出山,介之推母子守志被焚。文公封綿山為介推田,敕令介之推忌日焚火寒食,是為寒食節。第二年寒食節次日,晉文公素服登綿山至介之推被焚的那棵柳樹下置祭,發現此柳竟復活了。睹物思人,念及介之推一生追求政治清明的遠大抱負,封此柳為清明柳,將此日定為清明節。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e2442a7d933c895c0fe7f91d61373f0830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