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譚論
-
2 # 卓慕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兩棲動物如何呼吸,嬰兒在羊水裡如何呼吸。
兩棲動物的祖先是進化史上最先長出肺來的生物,擁有了肺就可以在空氣中呼吸,就能擺脫對水的依賴。但兩棲動物不能完全脫離水,除了它的幼體在水中孵化生長之外,它們成體的呼吸是肺兼面板呼吸,即使是兩棲動物的成體,如果鼻子長期不浮出水面,也會呼吸衰竭而死亡。不過兩棲動物的幼體,是用鰓呼吸的,在成長的過程(變態)中,鰓退化,肺出現。所以幼體可以長時間在水中生活,而成體即使長時間在水中,也要露出鼻子呼吸空氣。
人的胎兒的呼吸方式是透過臍帶,將母體血液中的氧氣傳送到嬰兒體內,將二氧化碳透過臍帶排到母體。所以在羊水中,並非鼻子呼吸,肺並沒有發揮功能。這個迴圈就是胎盤的血液迴圈。在羊水中,胎兒的肺葉是沒有充盈空氣的。
胎兒在剛剛出生時,肺葉展開,進入空氣。所以醫生對待剛出生的嬰兒,清理呼吸道的羊水,避免羊水嗆入肺中,導致窒息。如果嬰兒在出生後可以順利的哭泣,就代表他可以順利呼吸了。
胎兒的呼吸作用沒有發生在肺部,但是並不意味著它在母體內沒有呼吸運動(注:簡單來說,呼吸作用是指的氧氣二氧化碳的交換過程,呼吸運動是肺部連帶胸廓的上下起伏運動)。透過現代醫學B超的檢測,在胎兒11周,僅僅身長4-5釐米時,胸廓就出現了上下起伏運動;胎兒3個多月時,呼吸運動更加明顯,使得羊水在呼吸道內呈潮式移動(潮汐樣運動);胎兒36周大時,呼吸運動變得有規則,每分鐘30-70次。隨著呼吸運動,進入氣管和肺泡的羊水可以被吸收,所以並不會引起肺炎等病變。
-
3 # 營養加
胎兒在媽媽肚子裡羊水中,處於胎肺不張狀態,胎肺不具有任何氣體交換功能,也就不存在溺水之說,胎兒的營養和氧氣交換主要依靠臍帶從母體中獲得。胎兒分娩離開母體後,伴隨著第一聲啼哭,肺部開啟,才具有了獨立的氣體交換能力,這也是為什麼胎兒出生大夫要透過各種方式讓胎兒哭的原因。
回覆列表
首先,更正一下,在羊水裡時叫胎兒。
胎兒發育時期,所需要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都是透過胎盤和臍帶從母親的血液中獲得的,而人出生後需要的氧氣才是透過呼吸系統獲得從外界獲得。也就是說,胎兒還不會獨立呼吸,所以不會在羊水中溺水。
這個知識點在《北師大版》八年級生物第19章第一節《人的生殖和發育》有講,可以借書學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