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悅心靈魂
-
2 # 是哈哈小寶寶
清明節。
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
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
擴充套件資料:
清明節的起源故事:
寒食節成為節日與一個歷史人物介子推有關。傳說,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在成為晉國國君之前有過19年的流亡生活。當時逃亡在外,處境非常艱難,跟隨他的介子推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熬湯讓他充飢。
後來,他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大事封賞所有隨從,惟獨忘了介子推。等到想起介子推的時候,他已經帶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接受封賞,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非常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活活燒死在一株柳樹下。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介子推為了照顧年邁的老母親放棄了高官俸祿的生活,寒食節也變成了一個祭奠親人的孝心感恩節。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成為節日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祭祖的習俗。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龍抬頭、上巳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除夕。
1、立春時民間有“咬春”的習俗,立春吃春餅,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蘿蔔,則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
2、在中國有些地區,雨水這一天女婿、女兒要去給岳父岳母送節。送禮的禮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長的紅棉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壽緣” 長,長命百歲。
3、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季節交替陰陽變化之時,要注意防寒保暖,保護肝膽系統,預防膽囊炎、膽結石等疾病。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