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跑步的伍銥銥
-
2 # 寧靜致遠186136159
概念不準確。所謂八個樣極戲並非全是京劇,其實是六部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海港,奇襲白虎團,沙家浜),加上舞劇紅色娘子軍,鋼琴伴唱《紅燈記》,和交響音樂《沙家浜》。
-
3 # 魏青衣
樣板戲並非只有八部,首先提起八部樣板戲的說法是在1967年6月,那時候還只是初始階段,後來又出了不少部,而入選八大樣板戲的劇目也是不斷地在變幻。
剛好趁這個機會,我來給大家整理一下,當年那些有電影版本的樣板戲,都是哪些電影廠拍的,以及主演是哪些(排名不分先後)。
《紅燈記》電影是八一電影製片廠(1970年)拍攝的,主要演員為錢浩梁、高玉倩、劉長瑜、谷春章、夏美珍、杜福珍、袁世海、孫洪勳等人。
《智取威虎山》電影是北京電影製片廠(1970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童祥苓、沈金波、施正泉、齊淑芳、張佑福、王夢雲、賀永華、孫正陽等人。
《海港》電影分為1972年和1973年兩個版本,但都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演員也沒有變化,分別是李麗芳、趙文奎、朱文虎、郭伸欽、周卓然、艾世菊等人。
《奇襲白虎團》電影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972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宋玉慶、方榮翔、謝同喜、邢玉民、陳玉申、沈健瑾、慄敏等人。
《紅色娘子軍》芭蕾舞電影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60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祝希娟、王新剛、向梅、陳強、王黎、金乃華、鐵牛、牛犇、楊夢昶、張妹明等人。
《白毛女》電影是東北電影製片廠(1950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田華、陳強、胡朋、張守維、李百萬、李壬林等人。
《白毛女》芭蕾舞電影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72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茅惠芳、石鐘琴、凌桂明、王國俊、陳旭東、董錫麟等人。
《沙家浜》電影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971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譚元壽、洪雪飛、萬一英、賀永英、張敦義、馬長禮、周和桐等人。
《沙家浜》交響樂電影是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1974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曹連升、梁美珍、林寄語等人。
《龍江頌》電影是北京電影製片廠(1972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李炳淑、周雲敏、李元華、馬名群、孫美華、劉異龍等人。
《杜鵑山》電影是北京電影製片廠(1974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楊春霞、馬永安、李寶春、劉桂欣、高牧坤、王忠信等人。
《草原兒女》電影是北京電影製片廠(1975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張純增、蔡國波、黃民暄、宋琛等人。
《磐石灣》電影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75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李崇善、王夢雲、齊淑芳、施正泉、周魯中、華文漪等人。
《紅雲崗》電影是八一電影製片廠(1976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張春秋、楊志剛、劉玉銘、李鐵剛、原光、王玉瑾、王信生等人。
《審椅子》電影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76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李炳淑、周雲敏、張達發、羅通明等人。
-
4 # 李梅161560422
《紅燈記》由八一長拍攝、《智取威虎山》由北影拍攝、《海港》有北影拍攝、《沙家浜》由長影拍攝,在此不一一贅述,最喜歡的現代京劇是《智取威虎山》和《磐石灣》。
-
5 # 阿丹151014015
按照這個海報上的1974年上半年,當時已經有七部“現代京劇”電影《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 、《奇襲白虎團》、《龍江頌》、《紅色娘子軍》和兩部“現代芭蕾舞劇”電影《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加起來九部。還要加上一部鋼琴伴奏《紅燈記》海報上當時一共有十部電影。
此後在1976年“十年”結束之前又陸續拍攝了“現代京劇”電影《平原作戰》、《杜鵑山》、《磐石灣》和“現代芭蕾舞劇”電影《沂蒙頌》、《草原兒女》等。
其實在1966年“十年”開始之前,早期老一輩京劇藝術家創新推出了許多的“現代京劇”劇目。在“十年”開始之初未被旗手選中、未被列入“樣版戲”並拍成電影的應該有多達幾十個建國以後“十七年”所新創作的“現代京劇”優秀劇目。在“十年”末期還有一部“現代戲曲”電影《園丁之歌》剛一推出就被旗手批判,之後得到毛主席親自批示才得以“解放”。
“樣板戲”的名字來源於《人民日報》1966年12月26日發表的文章《貫徹執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該文裡第一次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此八部“現代京劇”和“現代芭蕾舞劇”因為被當時的旗手選中,而成為了被稱為“親自培育”的八個“革命藝術樣板”或“革命現代樣板作品”。時隔不到半年,《人民日報》在1967年5月31日發表了社論《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正式提出了“樣板戲”。《紅燈記》電影是八一電影製片廠(1970年)拍攝的,主要演員為錢浩梁、高玉倩、劉長瑜、谷春章、夏美珍、杜福珍、袁世海、孫洪勳等人。《智取威虎山》電影是北京電影製片廠(1970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童祥苓、沈金波、施正泉、齊淑芳、張佑福、王夢雲、賀永華、孫正陽等人。《沙家浜》電影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971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譚元壽、洪雪飛、萬一英、賀永英、張敦義、馬長禮、周和桐等人。《海港》電影分為1972年和1973年兩個版本,但都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演員也沒有變化,分別是李麗芳、趙文奎、朱文虎、郭伸欽、周卓然、艾世菊等人。《奇襲白虎團》電影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972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宋玉慶、方榮翔、謝同喜、邢玉民、陳玉申、沈健瑾、慄敏等人。《龍江頌》電影是北京電影製片廠(1972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李炳淑、周雲敏、李元華、馬名群、孫美華、劉異龍等人。《紅色娘子軍》芭蕾舞電影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攝製(1970年),主演:劉慶棠、薛青華、宋琛、李承祥等。《白毛女》芭蕾舞電影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72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茅惠芳、石鐘琴、凌桂明、王國俊、陳旭東、董錫麟等人。《杜鵑山》電影是北京電影製片廠(1974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楊春霞、馬永安、李寶春、劉桂欣、高牧坤、王忠信等人。《草原兒女》電影是北京電影製片廠(1975年)出品的,主要演員為張純增、蔡國波、黃民暄、宋琛等人。
其中相對最經典的是“現代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㳋》、《杜鵑山》和“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
-
6 # 慄革
何止八部樣板戲?1964年全國現代戲觀摩演出和1973年華北地區文藝調演,這兩個時間段的優秀戲曲就數不勝數,單就革命現代京劇和革命現代舞劇也不止八部。
-
7 # 嶗山九水南北流
八個樣板戲拍攝成彩色影片之前,曾拍過黑白影片,它被稱為“電視螢幕複製片”,即在劇場演出的時候,電視臺現場直播,電視機接收影象,攝影機對準電視螢幕,紀錄在電影膠片上,而後經洗印廠製作母版,再製成可供放映的電影複製。此類影片筆者看過《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等。當時電視畫質很差,雪花、麻點不少,且有頻閃,說白了就是在影院裡看一個放大了的電視畫面,效果可想而知。但它讓全國觀眾及時看到了樣板戲,值得稱道。
回覆列表
估計您是想問八部樣板戲都是哪個製片廠拍。“樣板戲”的名字來源於《人民日報》1966年12月26日發表的文章《貫徹執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該文裡第一次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合在一起稱為“江青同志”親自培育的八個“革命藝術樣板”或“革命現代樣板作品”。時隔不到半年,《人民日報》在1967年5月31日發表了社論《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正式提出了“樣板戲”。 八個京劇樣板戲的排列是有順序的,第一是《智取威虎山》(北京電影製片廠),第二到第八依次為:《紅燈記》(八一電影製片廠),《沙家浜》(長春電影製片廠),《紅色娘子軍》 (八一電影製片廠),《龍江頌》(北京電影製片廠),《海港》(北京電影製片廠) ,《奇襲白虎團》(長春電影製片廠),《杜鵑山》(北京電影製片廠) 。這也是它們拍成電影的先後順序。 這八個電影都看過,但不全有印象,畢竟沒有經歷過文革,不可能有那輩人的熟悉度。因為看過曲波的小說《林海雪原》,所以對京劇《智取威虎山》最熟也最喜歡。看小說時,“楊子榮(童祥苓扮演)”的英雄形象就會自然浮現出來。 最初印象裡的楊子榮沒有“英武、智慧、忠誠、果決”這些形容詞,單純地記住兩個特點:第一他的眼睛特別大,真正的濃眉大眼,炯炯有神;第二打虎上山時的皮帽子和大氅特別帥,動作像體操動員一樣,又快又帥。先說眼睛,最初演楊子榮的是李仲林先生,他惹怒江青的問題就出在眼睛上,江說“李仲林對我眼露兇光”,這下哪還敢用李啊!找來找去,找到了童老先生。再說觀眾有運動員感覺的事兒,後來才知道,童祥苓先生演戲時真用過運動員記時的秒錶,為的是掐準時間好配身後的佈景。 這個戲比較有創意的是管絃樂隊配樂,在西洋大樂隊的烘托下,童老先生的唱特別有氣勢,“黨給我智慧給我膽”的【西皮快板】聽完是痛快淋漓,正對上之前的戲詞“氣衝霄漢”。當童老先生以優雅的馬舞亮相,再唱出高八度的【二黃導板】“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誰能不迷上這麼帥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