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丟丟dundun
-
2 # 龍蟠醉翁
老師就“教書育人”的,特別是初中和小學的老師,要有與孩子們親密接觸的大量時間,就如同現在倡導的“親子教育”。用“職稱”來衡量教學成果,是中國當下教育的悲哀!!!!其他一切負能量在此不加贅述!!!!
-
3 # 有靈魂的兔子
放棄評職稱的教師依舊是好教師,正是因為他們放棄評職稱,才更加證實他們是好老師。
從小學到大學,教師職稱評定“論資排輩”的現象太過於嚴重了,有的老師不好好做教育、搞學問,而是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掙積分上去了。學生學習的成績好壞成了次要,一些無關緊要的活動必須參加,一些或大或小的獎項必須要拿,這都是評職稱的資本。
希望以後教育體制能立刻徹底改變,讓有能力的老師,職稱自然而然的評上去,沒能力的再託關係、找後門、請客送禮都行不通,徹底堵死不正當的渠道。這樣能大大激發教師進取的動力。否則,教育就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
4 # 雲啊彩啊sxq
讓我說實話,放棄評職稱,不應作為認定教師好壞的標準!
職稱是很多教師的痛,不少教師放棄職稱,是因為基本的入圍條件將他們拒之門外,這麼多年,入圍條件也在變化,如取消職教合一,本科學歷滿五年等,但本科學歷、職稱電腦、普通話、論文,還有當地教育部門另外規定的必須條件。有些老師沒有本科學歷,教師資格不匹配學段,因家庭或身體原因不再擔住本學科,改行教輔崗、常識科教學。
極少數老師也因為入圍多年,都沒晉升成功,怒而放棄,是上級部門規定單位名額少,入圍人數又多緣故。
這些老師放棄職稱,但仍然兢兢業業工作,提高教學水平,都是好老師。但如果老師,因為放棄職稱,工作上不努力,教學業務不鑽研,在工作崗位混日子,必定會成為差老師。
評職稱是要唯論文的,有些老師的專業偏工程,一會半會是發不了論文的,不象搞化學、材料的論文可灌水、弄虛、忽悠,這些論文有多少實用價值?更何況是壓榨學生的成果,但是有論文就會有職稱,不論你的業務水平如何。教育洽洽忽略了教書育人這個國之根本。唯論文是美國設的套要吃虧的。發不了論文的老師非升即走,只有讓職稱君滾蛋,你不滾我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