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而不是六星、七星、十星。
11
回覆列表
  • 1 # YigeSB

    1. 主要是習慣原因,大家都這麼用,使用者也習慣了

    2. 客觀原因,5星在網頁或者app上佔用空間比較合理一些,不至於太多而不協調

    3. 使用者心理原因,使用者對一樣商品或者服務的評價,沒辦法極其細緻的量化,有一個初步的概念就好了,5星代表了5個層次,一般而言能夠滿足使用者心理區分度了

  • 2 # 追熱工匠

    產品設計是隨著使用者需求不斷升級換代的,相信最早肯定有過10星,7星,8星的設想,為何最後統一使用了5星的評價體系。

    1.一般的產品評價往往是定性的主觀評價,要能讓使用者表達最直觀的感受“程度”,比如“很差,差,一般,好,很好”這五個檔次比較能滿足評價期望,不像“差,一般,好”又太籠統。評價肯定要有個中間值表達中肯,所以只可能是奇數。

    2. 為何不用7星或8星,因為難以計算,比如少一顆星又是多少分數,不利於客服業務員的考核體系,因為慣用的思維就是60分是及格,恰恰是五星級少二顆星。

    3. 為何不用10星,不是剛好直觀表達滿分100分嗎。其一是不夠簡便,你想打個10顆星,還得點10下滑鼠? 其二是不利於版面排版,太長了,印刷太費。

    一套好的體系,成熟了是因為大家都習慣了。

  • 3 # 厚道大師兄

    這個問題可以從二個方面分析,資料層面、心理層面。

    1.資料層面

    五星評價,可以做一個對照,五星--無懈可擊,四星--非常好,三星--良好,二星--及格,一星--不及格。已經可以做一個比較清晰的層級辨識,如果加入10級的概念,該如何組合?10級分類是肯定可以做出的,但是隨著資料離散度的增加,方差會變大,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2.心理層面

    5星評價的機制,在使用者心理上能更好的做出分級,比較簡單,比較輕鬆。給使用者做選擇的時候千萬不要太多,選擇困難症啊!既然要收集資料,那肯定要參與者願意去操作,10個層級的介面,太過複雜,需要時間去分級。在儘量少的情況下滿足客戶要求和自己的資料收集要求就好,5個層級的資料已經可以說明問題,根本沒必要取10個層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碗白米粥的熱量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