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gccghcc

      理智對待利與義  學生的一收一據,眾人的一貶一讚,孔子的一喜一怒。穿越時空的沉思,跨越千年的警鐘:要理智對待利與義。  利是義的衡量。道德彷彿是一架天平,義在這頭,利在那頭,義有了利的衡量,道德的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在危難與道德交鋒的那一刻,吳菊萍用她那雙脆弱的雙手,毫不猶豫的托住了高樓墜落的幼童,她選擇了道德,她就選擇了義,而那雙手也因此骨折。她沒有像常人一要把利與義劃清界限,她同時選擇了利,於是她接受了“最美媽媽”的表彰,更是接受了重金的酬謝。對此人們的看法不拘一格,而我認為利本應是義的衡量,吳菊萍的選擇已是毋庸置疑。利與義是一對孿生兄弟,它們的關係彷彿是權力與義務,行了義何畏收利?難不成要像做了壞事那般“息事寧人”?  把撿到的貴重物品交到市政府,這在中國實在是件極其平凡的小事。既不需要大張旗鼓的表彰,也不需要失主的酬謝與款待。然而,愛國青年楊立在德國卻有這麼一段經歷:克里斯托小鎮的鎮長為了讓他領回一枚獎章和500歐元的獎金,竟發動了百名警察尋找。鎮長曾鄭重的告訴楊立,獎金可以不在乎,但必須接受,因為那不僅僅是對他個人的認可,也是整個社會對善舉的尊重。是啊!行多大義收多大利,利是義的衡量,那衡量的背後不正凝聚了整個社會對善舉的認同和尊重嗎?  利是義的鼓勵。道德彷彿是一株鮮花,義是花朵,利是徐徐的微風,義有了利的吹拂,道德的芬芳才得以發揚。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萬元的收購屆“最高科學榮譽獎”。我不清楚跨越千年的“接受”是否還會迎來眾人的一片唏噓?只是倘若孔聖人可以再度點評,定還是隻褒不貶。因為袁隆平的二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的推廣,養活了千千萬萬的華夏子孫,養活了億萬的世界人口,這個獎項對他來說受之無愧。更何況,國家之所以設此重獎是對千千萬萬個有才之士的鼓勵和號召,是對善舉的傳承和發揚。  雅典運動會中國取得歷史性突破,賽後國家重獎了獲金牌的運動員,這件事引起了眾多議論,責難之語充盈於耳。然而重獎效應卻在中國與此同時收到了極好的效果,它不僅激勵了更多的運動員創造佳績,更讓“善舉”的火炬一再傳承——中國女排集體捐款慈善機構,球員明星簽名售衣募捐活動等屢見不鮮。這便是對義與利最好的詮釋,對道德最好的發揚。  跨越千年的沉思,穿越時空的警鐘。流水化開春來也,心中自存清澈透明的流水,又哪怕是世間之利。理智對待利與義,讓道德之花綻放四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死神來了一共有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