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Fing780

    1.此句是《周易·繫辭上傳》第五章第二段的首句。本章自此句起,均是作者運用陰陽學說,對易道體用之妙的闡述.故朱熹對本章的評註是:“此章言道之體用,不外乎陰陽”。(這裡的“體”,指的是本體、本性;“用”,指的是功用、效用。“體”、“用”關係就是基礎和作用的關係)

    2.“繼之者善”的解讀,難點是“繼”、“善”之義。筆者綜幾家之長,作如下表述:承繼天道之陰陽、接續地道之剛柔的人道之仁義,效法乾元肇始萬物之剛健之德,效法坤元育養萬物的柔順之德,可稱之為善(乾卦《文言傳》曰:“元者,善之長也”)。此乃儒家的觀點,與道家存在很大的差別:道家是純任自然,認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執行是無思慮·無善惡的);起源雖為善,若要使其延續下去,善始善終,就必須對其“一陰”、“一陽”,不斷調和,保持均衡。這是因為陰陽是相對的,但其變化是絕對的!南師(懷瑾)指出:“善的作用是完成一陰一陽的均衡。

    3.“成之者性”的解讀,難點是“成”、“性”之義。朱熹註釋:“成,言其具也。性,謂物之所受,言物生則有性,而各具是道也”。譯成今文,是否可這樣表述:任何人、事、物,凡同時具備了陰陽兩個方面的屬性,並能相對保持均衡,則其就生成了穩定的本性。南師(懷瑾)指出:“當然這個性,不是講男女之性,而是人性、天性,代表形而上本體的那個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陰陽、正反兩個方面的互濟互生,來觀察人、事、物處於均衡態時的性質。坦誠而言,這方面思維方式的“轉型”,遠比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重要得多,艱鉅得很!

    4.前後半句的關係亦是陽與陰的關係、亦是用和體的關係。朱熹說:“善,謂化育之功,陽之事也”;“性”則“陰之事也”。從體用關係看:性為善之體,善為性之用。

    5.綜上所述,.“繼之者善,成之者性”,譯成今文,是否可這樣表述:“人之初,性本善”,源自乾元肇始萬物之剛健之德,坤元育養萬物的柔順之德,是由天地之自然本性(先天之性)決定的。起源雖為善,若要使其延續下去,善始善終,就必須對其“一陰”、“一陽”,不斷調和,保持均衡。這是因為陰陽是相對的,但其變化是絕對的!善的作用是完成一陰一陽的均衡。任何人、事、物,凡同時具備了陰陽兩個方面的屬性,並能相對保持均衡,則其就生成了穩定的本性(後天之性)。“性為善之體,善為性之用”,是我們堅持善行,修養品性所必須明白並遵循的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龜苓膏可以下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