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36867717565

    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意思是:沒有思維,不能從事某種工作,是寂靜不動的,領會了就能如願地通曉天下事物的道理。

    此句出自孔子後學《易傳·繫辭傳上·第十章》

    文言文原文: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文言文翻譯:

    《易經》本身是沒有思慮的,是沒有作為的,是很安祥寂靜不動的,人若能感發興起而運用之,終能通達天下一切的事故,如非天下最神奇美妙的,誰能如此呢?。

    《易經》是聖人極盡幽深,研究神機莫測的一門大學問,正唯它的幽深,故能通達天下人的心志,正唯它的神機莫測,故能成就天下的一切事務,正唯它的神妙,所以似不見其急速,而自然快速,似不見其行,而能到達。孔子說:“《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就是指此而言的。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周易》是憂患之書,是道德教訓之書,是君子之書,讀《易》要於憂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為化兇為吉的手段。

    對《易經》的基本原理,《繫辭》進行了創造性的闡述和發揮,他認為“一陰一陽之謂道”,奇偶二數、陰陽二爻、乾坤兩卦、八經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陰一陽構成,沒有陰陽對立,就沒有《周易》。

    它把中國古代早已有之的陰陽觀念,發展成為一個系統的世界觀,用陰陽、乾坤、剛柔的對立統一來解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的一切變化。它特別強調了宇宙變化生生不已的性質,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

    又提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發揮了“物極必反”的思想,強調提出了“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它認為“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肯定了變革的重要意義,主張自強不息,透過變革以完成功業。同時,它又以“保合太和”為最高的理想目標,繼承了中國傳統的重視和諧的思想。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首歌,歌詞:有種超越平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