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7444737347601
-
2 # 脈渡
中國明代在東北地區建州女真聚居地設定的三個地方軍事行政機構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的合稱。明初,原居於牡丹江與松花江匯流處的女真人胡裡改部和斡朵裡部開始向東南遷移。胡裡改部遷至原渤海故地,今綏芬河流域 ,永樂元年(1403),明政府在此置建州衛,委該部首領阿哈出(明廷賜名為李承善)為指揮使;斡朵裡部遷至圖們江流域,九年又遷至綏芬河流域,依附建州衛住牧。後明政府在其地置建州左衛,委該部首領猛哥帖木兒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後兩衛輾轉遷徙。正統三年(1438),建州衛在阿哈出的孫子、襲建州衛指揮使李滿住的率領下遷至渾河(遼河支流)上游的蘇子河流域,以今新賓縣老城鎮為中心住牧。五年,建州左衛亦遷至此地。正統七年(1442),明政府從建州左衛中析出建州右衛,委猛哥帖木兒子董山掌左衛,委猛哥帖木兒異父同母弟凡察掌右衛。建州三衛由此形成。自正統年間至明末,建州三衛基本上定居於渾河上游蘇子河流域。初隸屬於奴兒干都司,但實際上多受遼東都指揮使司統轄 。其首領受明政府冊委,晉升官爵、更換敕書、遷徙住牧地區,都須呈報明政府批准;其軍隊聽從明廷徵調;各級首領每年都至京師(北京)朝貢。三衛還透過互市,以其馬匹、人參、貂皮、松子等土特產換取內地的服飾、糧谷、鐵鍋以及耕牛、農具等。三衛首領世代承襲。嘉靖二十年(1541)前後,群雄爭長。先是王杲自稱建州右衛首領,以古勒寨(今遼寧新賓縣古樓)為中心,統治三衛,遭到明軍的攻擊。萬曆三年(1575)被擒,死於京師。同時王兀堂自稱建州左衛首領,崛起於今恆仁一帶,其統轄之地北至清河、南抵鴨綠江下游。萬曆元年,明朝邊將李成梁展築寬奠六堡(今遼寧寬甸一帶),危及建州女真的生計,招致王兀堂掠邊。十年,王杲子阿臺重據古勒寨,數次犯邊,翌年又被李成梁擊殺。同年,努爾哈赤起兵反明,於萬曆四十四年建立金,史稱後金國,建州三衛結束。
回覆列表
南方的建州是指福建的建州府(後改為建寧府)。轄區從整個福建漸漸縮減至今天建甌市範圍。首府建州原址即今天的建甌市
北方的建州是明朝洪武時,明朝欲壓制北元殘餘勢力,於是明朝在女真聚居地設立遼東指揮使司,開始著手控制女真部的各個部落。 建州衛管轄的女真人分佈區,西擴至今吉林市東南,東近日本海,北達穆稜河,南過圖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