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912889400776

    應該是既不能命 又不受令

    有一句話是諷刺有一種軍人的,叫"既不能命,又不受令"。"既不能命",是說他做不了統帥,或者是因為能力問題,或者是因為別的原因做不成統帥,反正就是不能下命令;“又不受令”,你做不成統帥,你的上面有統帥,他給你下命令,你又不能執行。在軍隊中,如果一個命令不能得到很順暢的實施、執行,就會出大問題。所以在不能命的情況下,你要受令。倘若既不能命,又不受令,那這個人就是毫不可取,作為軍人就是沒有素質。

  • 2 # 使用者4243767351955

    意思是:既不能命令人家聽他的,又不聽命於他人。

    這句話是春秋時期齊景公所說,出自戰國時期孟子、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原句為:

    齊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絕物也。”涕出而女於吳。今也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是猶弟子而恥受命於先師也。

    譯文:

    齊景公說:“既不能出令以使人,又不能事人以聽命,豈不是自取滅亡?”於是含著眼淚把自己的女兒嫁到吳這個國家。現今小國效法大國,但卻恥於接受大國的指令,這就好比學生恥於聽命於老師一樣。

    擴充套件資料:

    相關典故:

    春秋戰國時期,吳王闔閭,在伍子胥的輔佐之下,國力快速發展,最終率軍攻破楚國。後來聽到齊國跟楚國建立了盟友關係。吳王大怒:齊國明知道楚國是他們的仇敵,卻跟楚國結盟,這是對他們不尊重。且萬一楚國從西,齊國從北方夾攻,將是吳國的災難,因此就想討伐齊國。

    宰相伍子胥說道:國家之間互相結盟是很正常的情況,齊國不一定幫助楚國攻打我們。所以不建議現在就討伐齊國,可以先派人去齊國求婚,如果齊國不答應,這時候再派兵討伐,師出有名。於是吳王闔閭就聽從了伍子胥的建議,派使者前去齊國為太子波求婚。

    當時的齊景公已經年老,沒有了雄心壯志。他只有一個最小的女兒還沒有出嫁,不忍心把最愛的小女兒嫁到外地。但是齊國既沒有能夠出謀劃策的大臣,也沒有能征善戰的大將。齊景公又非常害怕一旦拒絕了吳國提親,吳國就會派軍前來征討。

    無奈之下,齊景公不得不把自己的女兒嫁到吳國去去“和親”,儘管他的內心很痛苦,但他為了國家的利益卻不得不如此。當時他說了一句話:“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絕物也。”意思是既不能出令以使人,又不能事人以聽命,豈不是自取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個成語的意思有火和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