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寫《洛神賦》
《洛神賦》鑑賞
人神戀愛的題材在西方文學中屢見不鮮,但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卻並不多見。尤其是象《洛神賦》這樣從人神雙方入手,抒寫彼此的相慕相戀之情,更為難得。宋玉的《神女賦》著重刻畫了巫山神女的外觀美,而未能更多地涉及其內心感情的底蘊,同時楚王在作品中也未被作為戀愛的一方來加以描寫。因此曹植的《洛神賦》可以說是這類題材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前人對其創作動機頗有不同看法,有的認為是曹植求甄逸女不遂,後又見其玉鏤金帶枕,哀傷而作,初名《感甄賦》,由明帝改為《洛神賦》(《文選》李善注);有的認為曹植求甄之事於史無徵,舊說系以世傳小說《感甄記》誤載入簡,作品實是曹植為了“託詞宓妃,以寄心文帝”而作(胡克家《文選考異》、何焯《義門讀書記》);也有人認為“感甄”說有之,不過所感者並非甄后,而是曹植黃初三年的被貶鄄城(朱乾《樂府正義》)。這些看法也許都有一定道理,但我們感到在理解和欣賞一篇古典文學作品時,如果過於拘執史實,把作家的文學創作看成是對歷史的直接反映,那也是不足取的。因此從作者當時的處境和作品的內容來看,與其將神女看作是甄后的化身,或者是作者的代言人,倒不如將她看作是作者在其它作品中一再抒寫的那種無法實現的報國理想的藝術象徵,這樣也許更接近於作者的創作意圖。從這點上說,作品不僅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女神形象,而且更從思想上給人以一種追求理想、執著如一的寶貴啟示。
對《洛神賦》的思想、藝術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極高的評價,最明顯的是常把它與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諸賦相提並論。其實,曹植此賦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種濃厚的抒情成分,同時又具宋玉詣賦對女性美的精妙刻畫。此外,它的情節完整,手法多變和形式雋永等,又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歷史上有著非常廣泛和深遠的影響。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和大畫家顧愷之,都曾將《洛神賦》的神采風貌形諸楮墨,為書苑和畫壇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到了南宋和元明時期,一些劇作家又將其搬上了舞臺,汪道昆的《陳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出。至於歷代作家以此為題材,見詠於詩詞歌賦者,則更是多得難以數計。可見曹植《洛神賦》的藝術魅力,是經久不衰的。
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寫《洛神賦》
《洛神賦》鑑賞
人神戀愛的題材在西方文學中屢見不鮮,但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卻並不多見。尤其是象《洛神賦》這樣從人神雙方入手,抒寫彼此的相慕相戀之情,更為難得。宋玉的《神女賦》著重刻畫了巫山神女的外觀美,而未能更多地涉及其內心感情的底蘊,同時楚王在作品中也未被作為戀愛的一方來加以描寫。因此曹植的《洛神賦》可以說是這類題材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前人對其創作動機頗有不同看法,有的認為是曹植求甄逸女不遂,後又見其玉鏤金帶枕,哀傷而作,初名《感甄賦》,由明帝改為《洛神賦》(《文選》李善注);有的認為曹植求甄之事於史無徵,舊說系以世傳小說《感甄記》誤載入簡,作品實是曹植為了“託詞宓妃,以寄心文帝”而作(胡克家《文選考異》、何焯《義門讀書記》);也有人認為“感甄”說有之,不過所感者並非甄后,而是曹植黃初三年的被貶鄄城(朱乾《樂府正義》)。這些看法也許都有一定道理,但我們感到在理解和欣賞一篇古典文學作品時,如果過於拘執史實,把作家的文學創作看成是對歷史的直接反映,那也是不足取的。因此從作者當時的處境和作品的內容來看,與其將神女看作是甄后的化身,或者是作者的代言人,倒不如將她看作是作者在其它作品中一再抒寫的那種無法實現的報國理想的藝術象徵,這樣也許更接近於作者的創作意圖。從這點上說,作品不僅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女神形象,而且更從思想上給人以一種追求理想、執著如一的寶貴啟示。
對《洛神賦》的思想、藝術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極高的評價,最明顯的是常把它與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諸賦相提並論。其實,曹植此賦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種濃厚的抒情成分,同時又具宋玉詣賦對女性美的精妙刻畫。此外,它的情節完整,手法多變和形式雋永等,又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歷史上有著非常廣泛和深遠的影響。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和大畫家顧愷之,都曾將《洛神賦》的神采風貌形諸楮墨,為書苑和畫壇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到了南宋和元明時期,一些劇作家又將其搬上了舞臺,汪道昆的《陳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出。至於歷代作家以此為題材,見詠於詩詞歌賦者,則更是多得難以數計。可見曹植《洛神賦》的藝術魅力,是經久不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