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345670wys888

    千金中引用仲景傷寒論麻黃連軺赤小豆湯,“連軺”作“連翹”。

    連翹在《神農本草經》中可見“味苦平,主寒熱,鼠瘻,瘰癧,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生太山,八月採,陰乾。 一名異翹,一名蕳(通“蘭”)華,一名軹,一名三廉,一名折根”

    蘇雲:此物有兩種:大翹、小翹。大翹葉狹長如水蘇,花黃可愛,生下溼地。著子似椿實之未開者,作房,翹出眾草。其小翹生崗原之上,葉花實皆似大翹而小細。山南人並用之,今京下惟用大翹子,不用莖花也。

    郭璞引《本草》雲:一名連苕,又名連草。郭所引本草,今本草無。

    經考證認為,漢代時期連翹是用的金絲桃科植物黃海棠的根,也稱為湖南連翹。連翹最開始不是用果實,也不是用現在所指的連翹植物。所以連軺不是今天的連翹也不是連翹根。

    仲景傷寒論中記為連軺(yáo)用於治療瘀熱在裡發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連軺清洩溼熱,用的是黃海棠的根。

    甲乙經:發於脅,名曰敗疵。此言女子之病也,久之,其狀大癰膿,其中生瘜肉,大如赤小豆,治之剉翹草根及赤松子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為取三升,則強飲,厚衣坐於釜上,令汗出至足,已。(注:劉涓子作“銼陵翹草陵根各一升”;太素楊注云“有本翹、松各一升”。疵通訾。楊注“敗亦曰改”疑為“敗一曰改”之訛。靈樞癰疽篇所引漏字缺一味。)

    唐代的時候,連翹的用藥部位發生了改變。在唐代孫思邈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中,連翹丸用於治療小兒無辜寒熱、結核、頸項瘰癧及心脅腹背有堅核而不痛,用湖南連翹的全草入藥,不是用根了。《外臺秘要》記載用來治瘡癰腫毒的方中用到的連翹也是此種。

    宋代《本草衍義》中詳細記載了連翹的產地資訊,形狀等。考證認為這裡連翹指的是木犀科植物連翹的果實。可以治心經客熱最勝,尤宜小兒。此後,就把木犀科植物連翹的果實當作中藥連翹的正品使用了。

    明清以後,如《本草綱目》,《本草備要》等都以木犀科植物連翹的果實入藥。主要用來治療風熱感冒,乳癰,高熱煩渴等。

    現代也有將湖南連翹的同屬植物多蕊金絲桃的全草入藥作苦連翹用,可以清熱利溼。

    結論:連軺即古連翹,唐代以前連翹即連軺,用根,唐代開始不用根,用全草。有兩個方需要注意,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漏蘆連翹湯,均非現在的連翹,需要注意。

    (摘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蚯蚓用來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