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嬞菇涼

    國學與傳統文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傳統文化的內涵要寬泛得多,整個傳統社會的文化都可以叫作傳統文化。一般把周秦以降直至清朝最後一個皇帝退位,也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稱作傳統社會。而文化應該指一個民族的整體生活方式及其價值系統,因此廣義地說,中國傳統文化就是指中國傳統社會中華民族的整體生活方式和價值系統,其精神學術層面,應該包括知識、信仰、藝術、宗教、哲學、法律、道德等等。國學則指的是中國固有的學術。我們在談學理問題的時候,不應把國學和中國傳統文化混淆起來或者等同起來。近一個時期國學話題得到學術界乃至學術界以外人士的關注,似乎有一點“熱”。有的大學正式成立了國學研究院,小學生有國學班,網際網路上在辛苦地遴選“國學大師”,與國學有關的書籍銷路也不錯。這種情況實際上有一個背景,跟近20年來學人以及媒體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弘揚有直接關係,人們對傳統文化已經減少了陌生感,甚至有了一定的認同感。正是在這樣一種文化背景之下,現在國學成了一個時興的話題。

    但我個人並不贊成“國學”太熱,在我看來,“國學”是一個領域的學問,它應該是學者長期致力培養研究的事情。人文領域任何一門學科如果太熱,對學問來講都不是好現象。上世紀90年代中期也有過一次關於“國學熱”的討論,當時大家在使用“國學”一詞時,表現得比較審慎。現在講國學講得太泛,什麼都成為國學了。我更傾向多使用傳統文化的概念,傳統文化的概念比“國學”更親切普及,更容易被民眾以及外華人所接受。因為每個人都站在傳統的延長線上,都有被傳統所遮蔽的一面,都需要有對傳統的反思能力,都有一個對待傳統的態度問題。傳統和現代化的關係,應該是讓傳統成為現代化的必要資源,用現代性批評傳統,也用傳統批評現代性。在我們國家整個現代化的程序中,都離不開傳統文化,我們需要不斷地對它進行新的詮釋,使傳統成為現代人今天生活的一部分。傳統文化包括精神層面,也包括物化的層面。那些歷史文化的遺存,那些物化的文化典範,我們需要增加保護意識。此外還有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部分,現在因為有聯合國的倡導,各國都很重視,我們國家近年也給予極大的關注,獲得良好的成效。

    國學所包含的內涵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它的學術部分。當然就華人的教育而言,我認為國學應成為中小學課程設定的內容之一,這個問題比較大,需要有心人細緻探討。即使是在教育領域,也不應用“國學”來代替“傳統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孔子在論語中借題發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