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旋風域風壓風帶
-
2 # 黑洞來客
謝謝邀請,可以透過兩個小問題來理解這個問題。最基本的問題就是,既然這個天體距離我們很遠,我們怎麼知道它就是一個星系呢。第二個問題就是在知道了它是一個星系之後,我們如何知道它的距離呢?那讓我們先看第一個問題。判斷一個星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直接看到這個天體。對於一個星系,因為它是眾多恆星的集合,所以它肯定是一個延展的面源,而非像恆星一樣是個點源。然而對於一個遙遠的星系而言,如果用一般小型的望遠鏡看起來,那麼它看起來很可能也是一個類似於恆星的點源。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利用大型的望遠鏡對這些遙遠的天體進行觀測。要對星系進一步確認,就需要對此天體進行光譜分析。因為單個恆星的光譜通常是一個簡單的黑體譜,然而對於一個星系而言,其光譜就是眾多恆星和氣體光譜的疊加。所以兩者光譜會有很大的差別。如果一個星系由恆星形成區域的話,那麼在星系的光譜上,會有獨特的光譜特徵,比如電離氫的發射線。透過分析光譜,就可以大概瞭解星系的恆星組成和星系的質量等等。那麼在確認了星系本身之後,那麼我們如何知道它的距離呢?想當初美國的天文學家哈勃利用了造父變星光度的週期性變化規律和光度之間的規律,從而確認了仙女座星系屬於河外星系,從而改變了我們對於宇宙的認識。對於一些遙遠的星系,我們肯定不能使用造父變星的方法了,最經常使用的方式就是紅移。因為宇宙膨脹的緣故,越遠的星系,推行速度也越快,從而導致位於當地的星系光譜會表現出一定的宇宙學紅移,透過紅移量的多少,我們就可以確認出此星系到地球的距離。
-
3 # 木星小太陽
星系間的距離一般都在幾十萬光年以上,人類靠觀察和科學推測它的存在。
假如星系距離我們一億光年,我們只能觀察到它在一億年前存在狀態,因為星系發出的光被我們接收前,在太空中已經行進了一億年。
星系離我們越遠,我們觀察到的景象在時間上就越久遠。但是星系如此之多,其中的恆星更是數不勝數,不同發展階段的星系都能在太空中觀測到,透過觀測我們能夠了解星系發展演化的科學規律。在這些規律的幫助下,我們仍然能從幾百萬甚至幾十億年前的景象推測出星系現在的狀態。
相關內容
- 宇宙中既然光是最快的,那麼科學家怎麼測的幾億光年外的星系,恆星的質量等等?
- 遙遠星系上百億光年距離都是過去的Phantom,遠處的“現在”是什麼?
- 當哈勃望遠鏡發現一道遙遠星系的光時,怎麼確定它距離地球有多少光年?
- 如果現在人類發現距離地球幾億光年外的地外有文明的存在,對人類來說將會是什麼意義?
- 距離地球幾億光年的星球是怎麼測的?
- 眼睛從望遠鏡看幾億光年要比光速快嗎?
- 光速是最快的,宇宙動不動幾萬光年,那麼人類怎麼透過望遠鏡看到的?
- 宇宙中的任何一個點的空間都會向所有方向膨脹,這樣說對嗎?
- 哈勃望遠鏡觀測距離大約是60幾億光年,如果對準地球觀測會是怎樣的情形?
- 人類發現的星系或天文奇觀動不動就距離地球幾千萬光年,距離是怎麼測算出的,靠譜嗎?
沒那麼遠,是光不變理論錯了,光在水中與大氣中太空中的速度不一樣的。微波會消耗一些能量,讓測量產生了誤差,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現代物理學誤導了幾代人了,還拿著日心說理論搞研究,怎麼說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