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積木育兒

    從孩子的角度上,孩子是非常興奮的,孩子開心沒有必要制止孩子;從公共環境的道德原則看,孩子的大聲尖叫影響到了其他就餐的人,應該制止。考慮到對孩子未來的影響,良好的控制情緒的能力以及高素質修養能讓孩子一生收益,那麼如何在不讓孩子興奮情緒打折扣的情況下教孩子安靜呢?很顯然這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問題,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

    首先,要分析孩子情緒興奮的原因,餐具是孩子一天三次吃飯每頓都能見到的東西,為什麼孩子會覺得這裡的餐具好玩?是因為這裡的餐具不一樣還是就餐的環境比較特別,還是孩子因為其它的事情已經很興奮,找到原因以後有針對地進行解決。

    那麼在瞭解了孩子情緒的出發點以後我們就可以和孩子去溝通。比如如果孩子突然發現用不鏽鋼的餐具敲擊很有趣,會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而家裡使用的是木製餐具,孩子自然覺得新鮮,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做到理解孩子,比如有一個按鈕在面前,大家都有按按鈕的衝動,而孩子的自制力不足,勺子和叉子這個未知的按鈕對孩子而言顯得更大更誘人,這個時候制止孩子不要敲對孩子是很大的煎熬,所以在能理解到這個東西多好玩之後,可以跟孩子說先敲三下,然後我們就吃飯,等回家在不是公共場合的地方可以敲個夠;或者孩子因為不常在外面就餐,偶爾在外面很興奮,這種情況可以將帶孩子在外面就餐變成每週一次或幾次的活動,讓孩子習慣以後,自然孩子的興奮情緒就不容易被激發,當孩子的大腦有足夠的精力與餘裕的時候,再讓孩子遵守規則就會容易許多。諸如此類的原因家長的一個首要做法都是接受孩子的情緒,然後幫助孩子找到一種合理的情緒宣洩的方法,而不要一味地只制止行為,效果不一定好,孩子還很委屈。

    但是並不是從此就結束,後續的教育也很重要,這其實背後隱藏的與教育相關的概念是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和對規則的遵守意識。在公共場所不要影響他人的道德規則、等到回家再玩餐具的控制能力,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大家都瞭解,如果孩子在這方便不擅長,家長可逐步引導,比如當孩子很難做到忍著不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可以先用一些孩子不是那麼想要的東西去練習,當孩子想喝水的時候,可以叫孩子用語言表達想喝水,然後等媽媽忙完手上的工作,再去給孩子拿水,利用這樣的機會讓孩子練習等待,教孩子用更成熟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得意忘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什麼煮椰子肉能讓其非常嫩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