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023856398

    髕骨就是膝蓋骨。髕骨軟化症是膝蓋骨受力不均、膝蓋骨異常磨損導致的,會引起骨質增生、軟骨細胞脫落等一系列病變。一般採用保守療法就可以的,比如,髕軟.骨仿世貼多做以股四頭肌力量的鍛鍊為主。靜蹲、直抬腿練習、靜力抗阻伸膝。循序漸進,從少至多、從易到難,從靜止姿勢的靜力練習到運動中的動力練習、從簡單動作到複雜動作。

  • 2 # 劉醫生談骨論筋

    髕骨軟骨軟化症

    髕骨的軟骨因為慢性損傷後,軟骨腫脹、侵蝕、龜裂、破碎、脫落,最後與之相對應的股骨髁軟骨也發生相同改變,而形成的骨關節病。是引起膝蓋疼痛的常見病因之一。

    引起髕骨軟骨軟化症的原因

    要想了解還能不能鍛鍊身體,首先要弄明白它是怎麼發生的。

    1.先天性發育異常或後天性引起膝關節內外翻畸形等,使髕骨不穩定,是病變的基礎。

    2.膝關節長期、用力、快速屈伸,增加膝關節的摩擦,是此病的常見原因。

    3.膝關節關節液異常。因為關節液是營養潤滑軟骨的重要物質。

    4.直接外傷破壞髕骨軟骨。

    它的主要症狀就是一開始髕骨疼痛,不能深屈膝,後疼痛程度和範圍加重,活動明顯受限。

    髕骨軟骨症能不能減肥

    減肥這是當然可以的,不止是運動減肥,減肥的方式很多。如控制飲食、桑拿等都可以。鍛鍊是減肥的好方式,不過嚴格遵守一定的規律和條件。就是儘量不要大範圍活動膝關節。科學適當的鍛鍊,可以增生膝關節穩定性,防止它的進一步損害,還能糾正髕骨軌道不好的情況。

    1.慢跑或者快走。這樣的運動對於膝關節的損傷相對較小,不過時間要短,次數也要少。

    2.游泳,是最好的方法。不過不能採用蛙泳的方式。對膝關節的壓力最小,損傷也最小。

    3.靠牆靜蹲法。可以鍛鍊股四頭肌的力量,並且能起著保養膝關節的作用。

    4.直腿抬高。平躺或者側躺,下肢伸直抬高,既鍛鍊身體,有不對膝蓋有損害。

    5.鍛鍊上肢來減肥,減少膝蓋的活動。

    對於髕骨軟骨症要積極治療,出現症狀後可以休息制動,腫脹明顯時要消腫治療,可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或者口服保護軟骨的藥物,嚴重的只能手術治療。希望這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 3 # 骨往筋來

    第一,我個人認為從你的體重指數來看,並不能算很胖,減肥不太合適,用塑形美體更合適。

    第二,髕骨軟化對於30歲的人來說大多是暫時性的,多是因為平時不怎麼運動的人,短期內大量運動後髕骨軟骨適應不過來,磨損相對修復的速度過快,造成的髕骨軟骨的軟化和損傷。這時候應該好好修復,減少軟骨磨損,給軟骨創造修復的環境。

    第三,等到軟骨修復了,疼痛症狀消失了,再循序漸進的進行體育鍛煉,重點是股四頭肌肌力訓練,股四頭肌練好了,髕骨才能穩定,減少磨損。

    附上親自示範的股四頭肌訓練圖示,帶膝關節無痛後開始練習。其他鍛鍊逐漸跟上即可。

    直腿抬高鍛鍊——適合老年人或者是膝關節近期疼痛嚴重或者術後康復期的病人。

    靠牆靜蹲適合除了上述比較“虛弱”的病人之外的其他人群,但是要注意姿勢,仔細看我的配圖說明。

    直腿抬高動作要點:好腿屈膝,傷腿抬高,離床約30~45°,堅持住,到大腿肌肉發抖發酸,堅持不住再緩慢放下。這樣算1次,每天堅持練習30次。

    下圖是錯誤動作:

    如果你把人家直腿抬高的動作做成了這樣,你就成功的把練腿變成了練腰了!最高抬到45°!再高就反而偷懶省勁了!不信你自己試試,最費勁的就是45°,等到了腳底朝天,不是吹牛,有獎金的話我能堅持一天。。。

    靠牆靜蹲動作要點:膝關節角度大於90°,不要太靠近牆面,兩腿與肩同寬,兩膝蓋不要向內夾,也不要向外張開。做的時候感覺膝蓋壓力不大,大腿在受力,就對了。後背和脖子靠在牆上,注意不要在太滑的地方練習防止摔倒。圖上我穿著拖鞋,在光滑的地上摩擦其實是錯誤的,險些滑倒。

    每次堅持到大腿痠,發抖,算1個,每天5-10個。

    或者每次堅持1分鐘,每天20次。

    下圖是典型的錯誤動作:

    腳後跟太靠近牆面,身體重心前移,體重壓在膝蓋上,不僅起不到康復鍛鍊的效果,還會加重膝蓋損傷,越練越重。

    做靠牆靜蹲的時候,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①我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膝蓋疼不疼

    ②我的後背和後腦勺靠在牆上了嗎

  • 4 # 陳杰老師

    如果已經確認是髕骨軟化,首先要停止現有的運動方式,建議您跑步、單車、登山等運動就先不用作了,可以透過游泳等對膝關節負荷小的運動方式進行減肥。同時應該進行的髕骨軟化的康復。下面分享一下髕骨軟化的康復方案,希望對您有幫助。

    髕骨軟化的康復方案

    1.物理治療

    在家可以熱敷或者用拷燈。

    2.手法治療

    方法:一手拖住膝關節,一手放於膝關節上,做類似於擰毛巾的動作。

    目的:放鬆大腿肌肉。

    方法:將手掌放於膝關節處,手指用指腹按壓膝關節間隙。

    目的:處理疼痛點,緩解膝關節壓力。

    方法:用手掌在膝關節處來回揉搓。

    目的:膝關節發熱,促進血液迴圈。

    3.功能拉伸

    拉伸膕繩肌

    訓練:15s/次,2-3次

    要點:a.壓腿時,身體中正,踝關節屈曲(勾腳)

    b.膕窩處(膝關節後側)一定要有拉伸感

    交叉腿側傾

    部位:髂脛束

    訓練:15s/次,2次

    要點:a.重心在後腳上,身體盡力向對側傾

    b.左右交換動作

    拉伸小腿三頭肌

    部位:小腿三頭肌

    訓練:15s/次,2-3次

    要點: a.身體豎直,髖部向前

    b. 左右交換動作,重複

    4.康復訓練

    直腿上擺

    動作要領:側臥,將一側腿稍後伸,向上儘可能抬起至最高處,再控制其緩慢下落但不觸地。保持骨盆不動,腳尖朝前而不能朝上翻轉。

    動作數量:16次1組,完成2-3組。

    貝殼式

    動作要領:屈髖屈膝並腿側臥,發力將上腿如同貝殼開啟,保證脊柱和骨盆不動。

    動作數量:16次1組,完成2-3組。

    側臥畫圓

    動作描述:支撐腿大腿與軀幹呈120夾角,小腿與大腿呈90度。抬起腿勾腳尖,用腳後跟畫圓。

    動作數量:16次1組,完成2-3組。

    臀橋

    動作要領:屈膝仰躺於瑜伽墊上,足跟靠近臀部,勾腳尖,用上背部和足跟作為支撐點將臀部儘量抬高。

    動作數量:16次1組,完成2-3組。

    靠牆微蹲

    動作要領:雙腳開啟,與牆壁保持較短距離,背部保持直立延牆壁下移,腹部、臀部收緊,有控制的緩慢下蹲(下蹲30度),膝蓋不要內扣,然後緩慢的伸直。

    動作數量:2分鐘/組,完成2-3組。

    靠牆靜蹲

    動作要領:軀幹依靠在牆上,雙足稍寬於肩寬站立,髖關節屈曲,慢慢下蹲至深蹲位,儘量保持全腳掌著地;上身保持正直。

    動作數量:30-60s/次,3-4次/組,2-3組/天。

    深蹲

    動作描述:腳與肩同寬,背部挺直,臀部後坐,下蹲時膝蓋腳尖同一方向,大腿與地面平行。

    動作數量:30-60s/次,3-4次/組,2-3組/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凸輪泵是凸輪轉子泵嗎?有國家標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