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1、仁: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2、義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義”。孟子則進一步闡棕了“義”。他認為“信”和“果”都必須以“義”為前提。3、禮是中國古代社會準則和道德規範。春秋時的政治家子產最先把“禮”當作人們行為的規範。4、智即智慧、聰明,有才能,有智謀。孔子認為,有智慧的人才能認識到“仁”對他有利,才能去實行“仁”。5、信是儒家的倫理範疇。意為誠實,講信用,不虛偽。“信”既是儒家實現“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養的內容之一。6、忠是儒家的道德規範。孔子所說的“忠”,是指和別人的一種關係,盡力幫助別人叫做“忠”。“忠”又特指忠君。對長輩能盡孝道也是“忠”。7、孝儒家的倫理範疇。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儒家認為孝是各種道德中最根本的。孝是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在家庭關係中的表現,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孝”一直視為最高的美德,束縛了人們的思想。8、悌是儒家的倫理範疇,指敬愛兄長,順從兄長。常與“孝”並列,稱為“孝悌”。儒家非常重視“孝悌”,把它看作是實行“仁”的根本條件。9、廉是指當政之要在於興一方,為政之要在於敢創新,治政之道在於求民安,施政之本在於潔自身。10、恕是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觀念。“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強加給別人。在孔子的有關倫理學說中,“忠”與“恕”是並列的。因“恕”而得“忠”,為“忠”以行“恕”。“忠恕”是實行“仁”的方法,是“仁”的內容。
擴充套件資料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1、仁: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2、義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義”。孟子則進一步闡棕了“義”。他認為“信”和“果”都必須以“義”為前提。3、禮是中國古代社會準則和道德規範。春秋時的政治家子產最先把“禮”當作人們行為的規範。4、智即智慧、聰明,有才能,有智謀。孔子認為,有智慧的人才能認識到“仁”對他有利,才能去實行“仁”。5、信是儒家的倫理範疇。意為誠實,講信用,不虛偽。“信”既是儒家實現“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養的內容之一。6、忠是儒家的道德規範。孔子所說的“忠”,是指和別人的一種關係,盡力幫助別人叫做“忠”。“忠”又特指忠君。對長輩能盡孝道也是“忠”。7、孝儒家的倫理範疇。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儒家認為孝是各種道德中最根本的。孝是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在家庭關係中的表現,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孝”一直視為最高的美德,束縛了人們的思想。8、悌是儒家的倫理範疇,指敬愛兄長,順從兄長。常與“孝”並列,稱為“孝悌”。儒家非常重視“孝悌”,把它看作是實行“仁”的根本條件。9、廉是指當政之要在於興一方,為政之要在於敢創新,治政之道在於求民安,施政之本在於潔自身。10、恕是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觀念。“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強加給別人。在孔子的有關倫理學說中,“忠”與“恕”是並列的。因“恕”而得“忠”,為“忠”以行“恕”。“忠恕”是實行“仁”的方法,是“仁”的內容。
擴充套件資料
1、“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是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2、“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他與五行說“金木水火土”,古人創作的“梅花篆字”梅報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樂、長壽)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