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狼煙火燎

    目前武裝直升機的救生手段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就是提高機體的抗墜毀性,也就是提高抗摔性,讓直升機即使墜毀了也不至於散架,也不至於像戰鬥機一樣起火等等。第二種就是俄羅斯在卡50/52上採用的彈射座椅,不過目前看來效果也不是太好!

    直升機由於其特殊的氣動構造,使得一旦某個氣動構件出現問題,就很容易導致墜毀,比如旋翼、尾槳、傳動裝置等等,而且直升機的飛行高度大多在300米以下,甚至武裝直升機會更低,僅僅只有幾十米等,在戰場上長時間低空飛行不僅要規避各種障礙,飛行員還要偵查,還要隨時規避突如其來的地面火力打擊,尤其是戰時就會導致更多的飛正常觸地,因此各國都比較注重直升機的抗打擊能力和抗墜毀能力!

    為了提高抗摔能力,直升機在設計時就會對機體結構進行各種最佳化處理,讓撞擊能力透過各機體部件吸收,使飛行員受到的撞擊能力減到最小;第二直升機的飛行高低本身就低,甚至武裝直升機大多都在幾十米高空飛行,這個高度下抗墜毀能力的優勢就顯示了出來;而在直升機快失去控制後,飛行員們在非正常觸地前儘量控制旋翼來自轉和姿態,來降低落地的衝擊力。所以說目前直升機主流的逃生模式還是提高抗墜毀效能來達到救生的目的!

    而第二種的彈射逃生其實只有俄羅斯在卡50/52武裝直升機上使用,其採用K-37-800彈射座椅,工作時首先將頂部的旋翼炸開,形成淨空後然後飛行員彈射,這種技術在戰鬥機上使用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技術了,結構緊湊,重量也適合在直升機上使用,俄羅斯證實看中這一點採在新一代的武裝直升機上採用

    但是直升機彈射的侷限性太多了:

    1、首先武裝直升機的飛行高度太低,低空作戰出現的非正常觸地姿態不好控制,彈射的姿態往往決定著飛行員的生死,往往會出現飛行員降落傘還沒有開啟,飛行員已經落地了!

    2、直升機作戰往往是叢集作戰,在被攻擊後,還得顧及周圍範圍內是否有己方直升機的出現,否則旋翼炸開會誤傷其他直升機

    3、一旦武裝直升機被導彈一類的武器擊中,機體平衡會在短時間內被打破,而飛行員的俄彈射還需要一定程度上控制直升機才行,從實戰角度來看這個仍然比較困難!

    因此目前直升機的救生的主流還是提高抗墜毀能力,在彈射技術出現後效果並不好,其他國家也都沒有效仿!

  • 2 # 攔阻著艦

    直升機採用彈射救生系統不好實現,技術難度比較大。戰鬥機無論是穿蓋彈射還是拋蓋彈射,唯一的阻礙就是座艙蓋;直升機飛行員彈射時不僅要考慮到座艙玻璃的問題,還要避免受到高速旋轉的旋翼葉片的傷害,因此還得炸掉旋翼。

    另外,直升機基本上是在300米以下的低空或超低空飛行。以武裝直升機為例,雖然在這個範圍內很容易遭到地面火力的襲擊,但是武裝直升機本身又比較強調裝甲防護能力,座艙和旋翼是重點保護部位,米-28座艙和風擋之間的防彈玻璃、兩側的防護裝甲均可抵擋12.7毫米子彈的直接射擊以及20毫米破片的衝擊,旋翼被子彈擊中的話一般不會造成結構性損害。如果是肩抗式防空導彈的話,武裝直升機也不會固定在一個地方任由對手攻擊,憑藉強悍的火力和優秀的機動效能,它的戰場生存能力並不弱,否則也不會被稱為裝甲剋星了。另外,即便武裝直升機被地面火力擊中,未必就會立即墜機,轉動的旋翼會減緩墜落速度,加上直升機本身又凸出了抗墜毀能力,座艙、座椅、起落架、油箱等部位都經過特殊設計,因此飛行員在武裝直升機被擊落後未必就會一命嗚呼,這也是和戰鬥機截然不同的一點。

    2013年卡-52事故現場

    當然了,這個時候究竟還要不要為直升機安裝彈射座椅就是一個取捨的問題了。好比卡-50/52系列的彈射救生系統,據悉卡莫夫設計局為了這套系統花費了整整7年時間、投入了大量資金,研製出K-37零零火箭式駕駛員彈射救生系統。當卡-52遇險時兩副旋翼上的6片槳葉炸飛、頂部座艙蓋飛離座艙、兩名飛行員隨後被一枚火箭拖出艙外開傘降落。卡莫夫聲稱這套系統可保證飛行員的應急離機成功率達100%,但實際上這套系統未必如想象中那麼可靠:2012年3月12日,一架卡-52武裝直升機在莫斯科西北約200公里處墜毀,機上兩名飛行員死亡;2013年10月29日,又有一架卡-52墜毀於莫斯科東南市郊,彈射逃生系統未啟動,機上兩名飛行員受傷。如果直升機離地高度過低,飛行員是否還有必要採取這種方式逃生?鑑於直升機和戰鬥機的本質區別,救生手段的採用方面也應該有所不同,而不一定非要執著於彈射救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平、正義用什麼來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