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GEEKLDL

    手機拍照效果由軟硬體共同決定

    不可否認,硬體引數、軟體演算法單方面表現出色,可以給手機拍照加分,但手機成像質量主要取決於二者綜合表現。換言之,手機拍照效果由硬體引數、軟體演算法共同決定,二者分工明確,硬體決定下限,軟體決定上限,具體包括四大因素:

    一、感測器尺寸

    與CCD相比,CMOS感測器在價效比與高感表現更為突出,成為市面上手機攝像頭感測器的主流,其中索尼感測器首屈一指。感測器尺寸影響成像質量的原理在於:手機攝像頭感測器是將光訊號轉化為數字訊號的裝置,感測器面積越大,可以處理的光訊號就越多,尤其對提升弱光環境下的表現有重要貢獻;光訊號越多,意味著可呈現的內容就越多。

    二、畫素和單個畫素尺寸

    畫素越高成像越好是個常見的誤區,畫素大小隻能影響照片輸出的大小,並不能使畫質帶來實質提升。其實,畫素對於成像的影響最終還是要作用在單個畫素尺寸上。當畫素量差別不大時,在不同尺寸的感測器中會產生不同尺寸的單個畫素——感測器越大,單個畫素尺寸越大,而單個畫素尺寸越大,處理資訊能力就越強,成像質量就越高。

    三、光圈大小

    手機成像質量離不開光線支援,手機拍照時決定通光量多少的硬性標準是光圈,光圈越大,攝像頭在同一時間內進光量越多,而只有充足的進光量才能保證照片資訊足夠多,成像質量自然就更好。這意味著,一部配有大光圈鏡頭的手機,能讓使用者在弱光環境下用安全快門與較低ISO(感光度)拍出更為靚麗的照片。

    四、影象處理演算法和最佳化

    手機拍照效果的好壞,除了看硬體配置,ISP演算法也至關重要。ISP即影象訊號處理單元晶片,被稱為“相機的大腦”。一般而言,配備獨立ISP的手機,在影象處理方面優勢更大。越是優秀的處理演算法,在應對各種拍照環境就越遊刃有餘。

    鑑於目前雙攝成為行業主流,兩顆攝像頭在協同工作時,對ISP形成巨大壓力,效能不足的話會出現卡、慢等現象。除了升級為雙核ISP,AI演算法成為新加入的攪局者,其獨特魅力在於手機可自動識別各類環境,並相應地調整相機設定,使拍攝達到優異效果。簡單來說,AI演算法讓手機相機變得更聰明。

    一言以蔽之,手機攝像頭感測器尺寸、單個畫素尺寸和光圈尺寸對手機成像質量起到決定性作用,影象處理演算法和場景最佳化輔助硬體完善成像品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記憶體只有雙通道沒有四、八通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