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車圈報告

    2014年李一男,胡依林,張一博,李彥等幾個人在北京創立了牛電科技。開啟了電動車行業網際網路造車的新模式和智慧兩輪電動出行新時代,給電動車行業帶來很大的影響,起初小牛想走小米模式,做粉絲經濟,搞飢餓營銷,做低價高配透過走量來佔領市場,後來發現電動車跟手機行業屬性相差太大,電動車是天然重渠道和重線下,重體驗的一個行業,而且網路年輕群體雖然多,但是單憑線上眾籌和電商銷售的模式,售後服務和體驗成了大問題,並且很難留住使用者,造成小牛雖然線上營銷做得非常的好,但是使用者群體相比較傳統的電動車企業,差距太大,並且很難起量,後來小牛效仿蘋果走高階路線,透過加盟線下運營商,打通線上和線下,打造終端使用者體驗,增強使用者粘性促進使用者復購。這種模式使得小牛的銷量由2015年2萬臺不到,2017年末全國小牛智慧鋰電兩輪車達到了20萬臺,足足增長了10倍,並且10月份在美國納斯達克完成IPO上市。

    小牛目前已經初步樹立起電動車行業高階網際網路品牌的形象。比較價格很貴,服務於高階白領群體和牛油粉的,相比較傳統大品牌雅迪和愛瑪受眾還是比較小的。

    小牛的產品,小牛的電動車產品外觀設計可以說是開創了電動車行業的歷史,甚至帶動一類車型的發展,小牛獨特的天使環大燈成為整個品牌的烙印。簡約大氣,線條感強,IT氣息濃厚,使得小牛被無數城市白領追逐,似乎騎了小牛更用面子。

    小牛電動車與傳統電動車區別除了外觀以外,更重要的是其智慧互聯絡統和匠心獨具的功能設計,科技感爆棚,使得小牛不僅僅是一款電動車產品,更是一款科技產品。

    小牛電動車迎合一批高階消費群體的需求,小牛產品只是整個產品體系裡面一個入口或者載體而已,更重要的是小牛那種騎行文化,及強大的周邊產品和服務,小牛智慧化的服務可以透過車子就能完成支付。

    如果僅僅將它看成一款簡單的電動車的話,可能6000元及以上級別的車子中,小牛根本不值得一提,如果把它看成一款科技產品的話,那麼在電動車行業內幾乎沒有對手。畢竟小牛每年就釋出1-2款產品,最多不會超過3款,但是傳統電動車企業一年可以釋出十幾款產品,產品整體設計和理念不一樣。

    關鍵看你的需求吧,如果你僅僅是普通的電動車使用者,那建議你買了3000元的產品就可以,如果你是科技粉,多花一倍價錢,你也會值得,關鍵是看你懂不懂這個品牌和產品。

    售後的話小牛也是比較貴的,小牛有專門的改裝騎行俱樂部,主要靠售後等後服務市場掙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拋開的拋字: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