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30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不惑:40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弱冠:男子20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20歲左右的年齡。古稀:70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三十而立——人在30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四十不惑——人到了40歲就沒有什麼可以顧慮、疑惑的了。五十知命——看清事物的真相,自然的繁衍事實;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並非是一種對自己生命妥協的負面心態,而是對追尋學問、獲得人生經驗而總結出來的大道 。六十花甲——60在陰曆來算,已經天干地支一個輪迴了。六十耳順——是指:清楚看明白各人觀點不同、慾望不同、處境不同、心態、情緒等的不同,言語表態等等都能夠釋然,容納了,但不等於接受了。七十古稀——已經很稀有了,源於唐代大詩人杜甫《曲江二首》詩,杜甫吟詠道:“人生七十古來稀。”耄(mào)耋(dié)指八十歲。鮐背之年指九十歲。期頤指一百歲。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束髮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而立:30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不惑:40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弱冠:男子20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20歲左右的年齡。古稀:70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三十而立——人在30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四十不惑——人到了40歲就沒有什麼可以顧慮、疑惑的了。五十知命——看清事物的真相,自然的繁衍事實;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並非是一種對自己生命妥協的負面心態,而是對追尋學問、獲得人生經驗而總結出來的大道 。六十花甲——60在陰曆來算,已經天干地支一個輪迴了。六十耳順——是指:清楚看明白各人觀點不同、慾望不同、處境不同、心態、情緒等的不同,言語表態等等都能夠釋然,容納了,但不等於接受了。七十古稀——已經很稀有了,源於唐代大詩人杜甫《曲江二首》詩,杜甫吟詠道:“人生七十古來稀。”耄(mào)耋(dié)指八十歲。鮐背之年指九十歲。期頤指一百歲。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束髮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