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心理諮詢師,前面從理論的角度解答了三個關於“催眠”的問答。對於這個問題,從實際出發,為大家舉一個我臨床催眠的案例。
來訪者是位企業員工,她要解決的問題是和女領導間的矛盾。她不停地指責領導的苛刻、囂張、不近人情,舉了一些領導針對她的具體事例,並且越說越激動。領導在她眼裡成了十惡不赦的“死對頭”,恨不得立刻讓領導遭受所謂的“報應”。
在瞭解她的問題,稍作休息後,開始催眠。經過催眠敏感度測試,她的敏感度可以達到第五階段的深度催眠。
隨著引導語,她進入被催眠的狀態。
“現在我會慢慢從1數到10,當我數到10的時候,你的潛意識會自動引導你回到和領導相處的某一段時光,無論你看到什麼,想到什麼,都請你像實況轉播一樣如實的說出來。說出來後,很多負面情緒會釋放掉,你會覺得心情很好。”
很快,她的淚水從眼眶流出,鼻頭髮紅,露出慚愧的神色,並哽咽起來。開始還比較含蓄。見到這個情景,我輕輕地說:“很好,這是很好的事情,你可以盡情的讓你內在的情緒釋放出來。”又過了一會,她從哽咽變成了啜泣。
“其實領導對我很好!她教會怎麼用excel,我很笨,她就一直耐心的教,一次到很晚,她還在教我怎麼用excel編小公式。單位離家很遠,我還要照顧孩子,她同意我提前10分鐘下班。每次有重要的工作,也都安排我參與,為的是讓我多些歷練,快快成長。最近公司要求嚴格績效考核,她取消了我提前10分鐘下班的照顧,我心裡很不舒服,越想越生氣,回想每件事,覺得她事事針對我。實際上是我覺得面子上過不去,才會造成這樣的矛盾........”
當解除催眠後,她不再是先前的怒目而視、憤憤不平,而是面帶祥和,臉上的面板也變得光滑細緻。
在這個案例中,來訪者進入了“良心顯現”的狀態。來訪者開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對自己進行無情的檢討,而不再把批評的箭頭指向別人,從而化解了問題。
作為心理諮詢師,前面從理論的角度解答了三個關於“催眠”的問答。對於這個問題,從實際出發,為大家舉一個我臨床催眠的案例。
來訪者是位企業員工,她要解決的問題是和女領導間的矛盾。她不停地指責領導的苛刻、囂張、不近人情,舉了一些領導針對她的具體事例,並且越說越激動。領導在她眼裡成了十惡不赦的“死對頭”,恨不得立刻讓領導遭受所謂的“報應”。
在瞭解她的問題,稍作休息後,開始催眠。經過催眠敏感度測試,她的敏感度可以達到第五階段的深度催眠。
隨著引導語,她進入被催眠的狀態。
“現在我會慢慢從1數到10,當我數到10的時候,你的潛意識會自動引導你回到和領導相處的某一段時光,無論你看到什麼,想到什麼,都請你像實況轉播一樣如實的說出來。說出來後,很多負面情緒會釋放掉,你會覺得心情很好。”
很快,她的淚水從眼眶流出,鼻頭髮紅,露出慚愧的神色,並哽咽起來。開始還比較含蓄。見到這個情景,我輕輕地說:“很好,這是很好的事情,你可以盡情的讓你內在的情緒釋放出來。”又過了一會,她從哽咽變成了啜泣。
“其實領導對我很好!她教會怎麼用excel,我很笨,她就一直耐心的教,一次到很晚,她還在教我怎麼用excel編小公式。單位離家很遠,我還要照顧孩子,她同意我提前10分鐘下班。每次有重要的工作,也都安排我參與,為的是讓我多些歷練,快快成長。最近公司要求嚴格績效考核,她取消了我提前10分鐘下班的照顧,我心裡很不舒服,越想越生氣,回想每件事,覺得她事事針對我。實際上是我覺得面子上過不去,才會造成這樣的矛盾........”
當解除催眠後,她不再是先前的怒目而視、憤憤不平,而是面帶祥和,臉上的面板也變得光滑細緻。
在這個案例中,來訪者進入了“良心顯現”的狀態。來訪者開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對自己進行無情的檢討,而不再把批評的箭頭指向別人,從而化解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