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環保之家168

    觀點:環評行業確實在走下坡路。

    我從2004年起進入環評行業,儘管目前已基本脫離環評,但也算經歷了環評行業的初期—高漲期(08年~15年)—動盪期(16年~現在)整個週期。總體來說,環評行業目前確實是不好做了。

    論據:

    1、中國經濟的下行導致環評市場的整體萎縮;

    環評作為諮詢服務業是一個無法獨立存在的產業,它的活力與經濟形勢直接相關。很簡單,新建專案或擴建專案才需要做環評,如果企業都停產了,還有誰在做環評呢?所以08年之後幾次4萬億的投資機會帶來國內建設的高漲,同時也帶來了環評業務的高漲期。而隨著這兩年實體經濟的下行,大量企業連開工都成問題,自然談不上什麼新建專案啦(別說什麼這幾年的補辦環評,那只是清庫存而已)。所以,目前環評市場的大蛋糕是在逐漸減少的。

    2、“簡政放權”進一步減少了環評市場的體量;

    多次的“簡政放權”要求,每年的《建設專案分類管理名錄》的調整,都在預示著環評分級市場的下沉。環保部2018年8月的新聞通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環評專案共計50萬個,其中41萬個進行備案登記,僅9萬個進行行政審批——要知道這41萬個當中以前絕大多數是需要委託第三方環評機構進行環評的。透過一系列的“簡政放權”措施,環評市場這個大蛋糕上的奶油比例也越來越少了。

    3、清理“紅頂中介”和“取消環評單位資質”將環評進一步推向市場化;

    早期的環評基本上是獨家經營,壟斷行為居多。透過對“紅頂中介”的清理和2018年確定“取消環評單位資質”,環評市場的准入門檻大幅度降低,受之前以壟斷為主的市場資訊反饋,大量的其他行業紛紛湧入。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專案毛利開始大幅度的降低,紛紛進入同質化競爭時代。我身邊好多專案都從以前的10多萬一個到幾萬一個,再到現在的幾千一個的也有。

    綜上,蛋糕越來越小、蛋糕的奶油越來越少、吃蛋糕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我覺得環評越來越不好做也是正常的嘛。當然,這些對於企業來說,都是好事情。

    建議:

    總的來說,環保目前的三大支柱產業:諮詢(包括環評)、監測和工程都處於動盪期,行業洗牌是大勢所趨的。在這種時期,一靜不如一動,多想想行業的變動,多嘗試更多的可能,對於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來說,應該是近期最大的挑戰,走出以前的舒適區,面對新的挑戰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海上棄船逃生時怎麼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