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698896138607

      葫蘆絲的發音比較特殊,它的簧片在很弱的氣流下就可以被推動發聲,這就是葫蘆絲的“咕”音。但是這不是葫蘆絲的正常聲音,在“咕”音的情況下,是吹不出旋律來的。無論你怎麼動手指,發出來的聲音幾乎完全一樣。當我們繼續加強氣流,葫蘆絲的音色和音量會發生變化,這才是葫蘆絲的正常聲音。所以,我們吹奏葫蘆絲的時候,是需要一定強度的氣息的,尤其是吹奏低聲區的時候更是這樣。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以後,就可以來說一下如何避免“咕”音了。

      初學者出現“咕”音一般在音頭或音尾。音頭出現“咕”音是因為初學者在吹奏葫蘆絲的時候,用呼氣的方式將氣流送入葫蘆絲,不是用吐氣的方式將氣流送入葫蘆絲。我們可以體會一下,當我們撥出一口氣的時候,氣頭是軟的,力度很弱,但已經能夠推動葫蘆絲髮聲,於是出現了“咕”音,當繼續繼續加強氣流時,葫蘆絲才會發出正常的聲音,這就是音頭出現“咕”音的原因。而吐氣是嘴裡發出一個“吐”字的聲音。我們同樣可以體會一下,當發“吐”音的時候,氣流是爆發式的,一開始氣流就有一定的強度和力度,沒有呼氣時的軟氣頭。當我們用這種方式向葫蘆絲送氣的時候,使得氣流在一開始的時候就達到了葫蘆絲髮出正常聲音所需的力度和強度,於是,音頭的“咕”音就不會出現了。

      音尾的“咕”音產生原因跟音頭相似,也是因為弱氣流推動簧片發聲的緣故。

      當我們吹完一個音,打算停止向葫蘆絲送氣的時候,氣流並不是突然斷掉的,而是逐漸減弱的,只要自己體驗一下就可以明顯感到這一點。當我們停止呼氣的時候,口中的餘氣還會繼續往外吐。無論是逐漸減弱的氣流或是口中的餘氣都會使葫蘆絲髮出“咕”音。

      解決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在吹完一個音,氣流還沒有減弱的時候,迅速張開嘴巴,使口中的餘氣保留在口中不撥出來,使得葫蘆絲中的氣流呈突然斷流的狀態,“咕”音就發不出來了。另一個方法是樂曲結束時,將吹嘴從口中迅速拔出。但是,這兩個方法都是要經過練習以後才能奏效。比如,迅速張開嘴巴的同時要保持吸氣狀態,否則還是會有餘氣進入葫蘆絲;拔出吹嘴時間要跟樂曲結束的時間完全同步。這些都是要經過練習才能做得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艾葉有什麼作用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