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至少有九個政權曾稱“魏國”,分別是春秋魏國、戰國魏國、曹魏、冉魏、翟魏、北魏、東魏、西魏、隋末魏國等。 戰國魏國: 魏國,是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諸侯國,冊封地於今山西芮城縣北,國君為姬姓魏氏。公元前661年(晉獻公十六年),魏國被晉獻公攻滅,封給畢國後裔畢萬(戰國時魏國國君先祖,畢國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 魏國最初國土為現在山西芮城縣和陝西大荔縣一帶。“魏”是“大”的意思(《史記》:“魏,大名也。”服虔:“魏,喻巍巍高大也。”)在晉獻公的時候晉國曾經有過一次規模比較大的兼併戰。周惠王十七年(前661年),魏國為晉國滅亡。 晉獻公滅魏後,以魏地賜給畢萬作為采邑,於是畢萬就改氏為魏(這就有點像商鞅一樣以封地為氏)---是晉國魏氏的由來。畢萬之孫因跟隨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為大夫,稱魏武子。前445年的三家分晉事件中,魏氏自立為諸侯,建立魏國。這就是通常意義上說的戰國七雄中的魏國。 曹魏 曹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北魏 北魏(386年—557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 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386年改國號“魏”,史稱“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遷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洛陽,大舉改革。 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北齊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禪位於宇文覺,北周建立,北魏歷史宣告結束。從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34年分裂為止,共歷20帝,享國148年。
歷史上至少有九個政權曾稱“魏國”,分別是春秋魏國、戰國魏國、曹魏、冉魏、翟魏、北魏、東魏、西魏、隋末魏國等。 戰國魏國: 魏國,是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諸侯國,冊封地於今山西芮城縣北,國君為姬姓魏氏。公元前661年(晉獻公十六年),魏國被晉獻公攻滅,封給畢國後裔畢萬(戰國時魏國國君先祖,畢國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 魏國最初國土為現在山西芮城縣和陝西大荔縣一帶。“魏”是“大”的意思(《史記》:“魏,大名也。”服虔:“魏,喻巍巍高大也。”)在晉獻公的時候晉國曾經有過一次規模比較大的兼併戰。周惠王十七年(前661年),魏國為晉國滅亡。 晉獻公滅魏後,以魏地賜給畢萬作為采邑,於是畢萬就改氏為魏(這就有點像商鞅一樣以封地為氏)---是晉國魏氏的由來。畢萬之孫因跟隨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為大夫,稱魏武子。前445年的三家分晉事件中,魏氏自立為諸侯,建立魏國。這就是通常意義上說的戰國七雄中的魏國。 曹魏 曹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北魏 北魏(386年—557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 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386年改國號“魏”,史稱“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遷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洛陽,大舉改革。 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北齊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禪位於宇文覺,北周建立,北魏歷史宣告結束。從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34年分裂為止,共歷20帝,享國1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