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全民中醫123
-
2 # 中醫雜症
在中醫學中祛溼化痰的方法很多,有清熱祛溼化痰、健脾祛溼化痰、潤肺化痰,補氣、行氣化痰,發汗祛溼等,吃了祛溼化痰的中藥材後痰會變多,這是吃藥後向外排痰的現象,是表示痰溼有出處,是疾病好轉的表現,一般吃了祛溼化痰的藥材後,排痰量都會增多,不必擔心。
痰和溼同源、熱重者為痰、熱輕為者溼,溼和痰的區別就在於清稀和粘稠,清稀者為溼、粘稠者為痰,大多都是脾的運化不足造成的,脾失健運是生痰之源,人隨時隨地都會產生痰溼,心情不好會影響脾胃的運化產生痰溼、飲食不節也會影響脾胃、天氣變化、寒熱不適等都會造成脾胃的功能失調,另外吸菸、飲酒也容易產生痰溼,痰溼一旦產生別無出入、大多會淤積在肺中,引起咳嗽和氣喘,因為痰溼的粘稠程度不同,肺中熱重的就會幹咳無痰、或者黏連難以咳出,溼重熱輕的就會痰多,有的會大口吐痰、也容易咳出,如果吃了健脾祛溼的中藥材,像白朮、茯苓、黃芪、炙甘草等,透過健脾健胃、培土生金的方法,使肺氣增加,氣行則溼化、溼化則痰出,所以吃了中藥後咳出的痰比原來增多,這是正氣增強、祛邪外出的表現,痰溼是人體的病理產物,清除的痰溼越多對身體健康越有好處,不要害怕咳痰增多、這是好事,等身體中的痰溼清理乾淨就不會再咳痰了。
肺中有熱的咳痰就少,並且很難咳出,吃了清熱、潤肺化痰的中藥,像黃芩、杏仁、玄參、麥冬、桔梗等,肺中的熱減輕、津液增多,痰溼也變的清稀、便於咳出,所以吃了中藥後,咳出的痰就會增多。
排出痰溼的方法很多,如果吃了清熱和通下的中藥材,像大黃、枳實生薏仁、瓜蔞等,大便會變的粘稠,有的可能會粘馬桶,這也是在向外排痰溼,有的吃藥後小便發澀、混濁等也是在排痰溼,吃了健脾祛溼、發散的中藥後,有的人出汗粘稠、油滑,這也是在向外排痰溼,因此吃了祛溼化痰的中藥後,痰會變的多、也容易咳出,這種現象就是身體在向外排痰溼。
有痰溼重的人要注意飲食,少吃油膩和肥厚的食物,多吃青菜、少吃魚肉,魚能生溼、肉能生痰,可以經常熬百合、生薏仁、大棗、茯苓粥喝,多活動、多運動也有很好的健脾祛痰溼的作用。
回覆列表
中醫治療痰溼一般有三種方法:祛痰、理痰、化痰。不同病症治法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正常來講,只要是對症治療,痰溼應該是變少而不是變多,如果有痰鬱結在胸肺難以咳出的情況下,可能先需要一用些潤肺滋陰的藥物,以利痰溼的順利排出,這時會表現出來咳出的痰會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