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定位上來講,華為matebook主要瞄準中高階人群,在產品風格、市場定位、配置乃至價格方面與微軟的surface book都高度相似,是surface產品在國內乃至全球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華為與微軟都是較晚進入筆記本產業的,尤其在介入時筆記本產業整個處於日漸式微的狀態,傳統廠商如聯想、戴爾、惠普等業務持續萎靡。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硬體配置與軟體系統本質上沒有不同的情況下,要取得一席之地,必須有足夠的創新與特色。
對筆記本的嘗試是從微軟的surface開始的,當微軟收購的諾基亞手機業務失去希望之時,試圖透過螢幕更大的surface開啟市場,surface從理念方面則是學習了蘋果ipad與mac的優點。前兩代surface雖然在銷售方面不能說有很大成功,但為windows辦公娛樂一體的新的膝上型電腦概念打下來基礎,在其與ipad直接競爭的執行嵌入式硬體與windows平板版本的surface完全失敗的同時(微軟同時放棄了軟硬體方面的嘗試),其與mac筆記本相比的競爭優勢卻凸顯出來了。更輕薄、更強大、更靈活的surface隨著逐代改善而不斷收到歡迎,除了surface pro外,新的surface book也逐步推出,藉助windows系統更受歡迎的天然條件,以蘋果一般追求完美的設計與工藝開始瓜分市場。
華為與微軟不同的地方在於,華為在手機業務方面同樣是取得成功的。雖然筆記本業務有學習和模仿微軟的嫌疑,但無疑華為手機業務的成功為其筆記本提供了強大的背書,這彌補了華為與微軟相比沒有自有作業系統的不足,而其與微軟相比稍低一些的定價策略則更具有價效比。當然,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在華為身後,同樣有小米在虎視眈眈。小米將其筆記本系列定為與蘋果相似的air與pro,外形也與蘋果更相似,其野心昭然若揭(並非貶義)。
從效能上講,華為matebook的表現中規中矩,技術上除了學習微軟與蘋果這樣的先行者外,也借鑑了其在手機方面積累的經驗。但整體而言,考慮到華為的筆記本產業實際上在利用其在手機方面品牌的溢價,雖然價格低於微軟全線產品,但價效比並不算高。相比之下,其子品牌榮耀旗下的magicbook卻因為更低的定價策略而更受歡迎。
從目標定位上,surface與matebook都屬於商務筆記本,具有長待機、高效能特點,但在遊戲和散熱方面能力較弱(很弱),更適合辦公、程式設計等商務與技術應用,不適合圖形設計或者大型遊戲玩家使用。
從定位上來講,華為matebook主要瞄準中高階人群,在產品風格、市場定位、配置乃至價格方面與微軟的surface book都高度相似,是surface產品在國內乃至全球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華為與微軟都是較晚進入筆記本產業的,尤其在介入時筆記本產業整個處於日漸式微的狀態,傳統廠商如聯想、戴爾、惠普等業務持續萎靡。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硬體配置與軟體系統本質上沒有不同的情況下,要取得一席之地,必須有足夠的創新與特色。
對筆記本的嘗試是從微軟的surface開始的,當微軟收購的諾基亞手機業務失去希望之時,試圖透過螢幕更大的surface開啟市場,surface從理念方面則是學習了蘋果ipad與mac的優點。前兩代surface雖然在銷售方面不能說有很大成功,但為windows辦公娛樂一體的新的膝上型電腦概念打下來基礎,在其與ipad直接競爭的執行嵌入式硬體與windows平板版本的surface完全失敗的同時(微軟同時放棄了軟硬體方面的嘗試),其與mac筆記本相比的競爭優勢卻凸顯出來了。更輕薄、更強大、更靈活的surface隨著逐代改善而不斷收到歡迎,除了surface pro外,新的surface book也逐步推出,藉助windows系統更受歡迎的天然條件,以蘋果一般追求完美的設計與工藝開始瓜分市場。
華為與微軟不同的地方在於,華為在手機業務方面同樣是取得成功的。雖然筆記本業務有學習和模仿微軟的嫌疑,但無疑華為手機業務的成功為其筆記本提供了強大的背書,這彌補了華為與微軟相比沒有自有作業系統的不足,而其與微軟相比稍低一些的定價策略則更具有價效比。當然,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在華為身後,同樣有小米在虎視眈眈。小米將其筆記本系列定為與蘋果相似的air與pro,外形也與蘋果更相似,其野心昭然若揭(並非貶義)。
從效能上講,華為matebook的表現中規中矩,技術上除了學習微軟與蘋果這樣的先行者外,也借鑑了其在手機方面積累的經驗。但整體而言,考慮到華為的筆記本產業實際上在利用其在手機方面品牌的溢價,雖然價格低於微軟全線產品,但價效比並不算高。相比之下,其子品牌榮耀旗下的magicbook卻因為更低的定價策略而更受歡迎。
從目標定位上,surface與matebook都屬於商務筆記本,具有長待機、高效能特點,但在遊戲和散熱方面能力較弱(很弱),更適合辦公、程式設計等商務與技術應用,不適合圖形設計或者大型遊戲玩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