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東征前,曹丕召集謀臣討論劉備會不會給關羽報仇,為什麼呢?這無非是曹丕自己心裡害怕。但是在這次討論中大多數人認為蜀國是個小國,名將只有關羽,關羽死後蜀國上下陷入憂懼,無力惹起戰端。侍中劉曄不同意這個看法,他認為:“蜀雖小國,但劉備這個人生性威武自強,勢必興師動眾以顯示他的力量。況且劉備和關羽,於公是君臣,於私形同於兄弟。關羽死了不能為他興軍報仇,在情分上始終是說不過去。”劉備率軍東征後,劉曄又提出一個頗為大膽的建議:“孫吳以江、漢為天險,向來無內臣之心。陛下雖然功德蓋天,但像孫權這樣的人也無法讓他感動改變。
孫權因難求臣,不能相信他。孫權現在內外交困,所以才派使者前來,可見其情況之窘迫。現在正是時候,可以突然向他發起襲擊。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不可不察!”劉曄分析了形勢,認為天下雖然三分,然而曹魏獨佔其八,吳蜀各保其一,他們現在還相互攻伐,正是天欲亡之。劉曄建議趁著孫吳將重兵集結於夷陵一線的時機,渡江攻擊孫吳的後方,孫吳外有蜀漢的進攻,內有我方的襲擊,快則十天、慢則一個月必然滅亡。
劉曄認為孫吳如果滅亡,蜀漢就孤單了,劉備即使趁機也侵佔了孫吳的一些地盤,但他們必然不能長久,何況即便孫吳被一分為二,蜀漢得到的也是其外圍,我們得到的才是核心。這一招絕對夠狠,從孫權本人到他手下的精兵強將此刻都在大氣不敢喘地盯著蜀漢,後方十分空虛,如果曹魏從合肥方向突然出擊,孫吳的長江天險就很容易攻破,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能提前結束。
但曹丕卻認為這個方案不可行:“人家稱臣願降,而我們要討伐他,這會讓那些也想來投降的人失去信任,這個實在不可,我們為何不接受孫吳的投降,而去襲擊蜀國的後方呢?”曹丕的思路大概是,既然合縱連橫,聯合孫吳一塊收拾蜀漢,效果不是一樣嗎?劉曄不同意,他認為不一樣:“蜀漢遠而孫吳近,如果聽說我們興兵討伐,他自然會回軍,我們的目的難以達到。現在劉備已經憤怒,聽說我們也去攻打孫吳,知道孫吳必亡,一定會更加積極攻擊而與我們爭奪孫吳的地盤,不會改變原來的打算,這是必然的。”
曹丕比其父差點勁,但絕不是庸才,更不是蠢材,他之所以沒有采取斷然措施在吳蜀爭鬥中攪一下局,是因為他才登基,沒有絕對把握的事不能做,現在作壁上觀不失為一步穩棋。
劉備東征前,曹丕召集謀臣討論劉備會不會給關羽報仇,為什麼呢?這無非是曹丕自己心裡害怕。但是在這次討論中大多數人認為蜀國是個小國,名將只有關羽,關羽死後蜀國上下陷入憂懼,無力惹起戰端。侍中劉曄不同意這個看法,他認為:“蜀雖小國,但劉備這個人生性威武自強,勢必興師動眾以顯示他的力量。況且劉備和關羽,於公是君臣,於私形同於兄弟。關羽死了不能為他興軍報仇,在情分上始終是說不過去。”劉備率軍東征後,劉曄又提出一個頗為大膽的建議:“孫吳以江、漢為天險,向來無內臣之心。陛下雖然功德蓋天,但像孫權這樣的人也無法讓他感動改變。
孫權因難求臣,不能相信他。孫權現在內外交困,所以才派使者前來,可見其情況之窘迫。現在正是時候,可以突然向他發起襲擊。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不可不察!”劉曄分析了形勢,認為天下雖然三分,然而曹魏獨佔其八,吳蜀各保其一,他們現在還相互攻伐,正是天欲亡之。劉曄建議趁著孫吳將重兵集結於夷陵一線的時機,渡江攻擊孫吳的後方,孫吳外有蜀漢的進攻,內有我方的襲擊,快則十天、慢則一個月必然滅亡。
劉曄認為孫吳如果滅亡,蜀漢就孤單了,劉備即使趁機也侵佔了孫吳的一些地盤,但他們必然不能長久,何況即便孫吳被一分為二,蜀漢得到的也是其外圍,我們得到的才是核心。這一招絕對夠狠,從孫權本人到他手下的精兵強將此刻都在大氣不敢喘地盯著蜀漢,後方十分空虛,如果曹魏從合肥方向突然出擊,孫吳的長江天險就很容易攻破,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能提前結束。
但曹丕卻認為這個方案不可行:“人家稱臣願降,而我們要討伐他,這會讓那些也想來投降的人失去信任,這個實在不可,我們為何不接受孫吳的投降,而去襲擊蜀國的後方呢?”曹丕的思路大概是,既然合縱連橫,聯合孫吳一塊收拾蜀漢,效果不是一樣嗎?劉曄不同意,他認為不一樣:“蜀漢遠而孫吳近,如果聽說我們興兵討伐,他自然會回軍,我們的目的難以達到。現在劉備已經憤怒,聽說我們也去攻打孫吳,知道孫吳必亡,一定會更加積極攻擊而與我們爭奪孫吳的地盤,不會改變原來的打算,這是必然的。”
曹丕比其父差點勁,但絕不是庸才,更不是蠢材,他之所以沒有采取斷然措施在吳蜀爭鬥中攪一下局,是因為他才登基,沒有絕對把握的事不能做,現在作壁上觀不失為一步穩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