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翰墨書道

    一般來說,橫畫的寫法並不是一味都是中鋒行筆的。

    中鋒行筆一般是在點畫線條的中段部分,這一部分大多都不需要調整筆鋒。調鋒主要在點畫的起筆和收筆處。

    在古代的確橫向筆畫有用側鋒技法的但不是主要的技法,原則上是不宜提倡的。雖然能夠使得線條形質變化豐富,但其線條的質感沒有中鋒線條立體感好。

    我個人認為,側鋒就是在點畫的起筆或收筆的那一瞬間才用,在筆鋒透過衄挫調至中鋒以後就當以中鋒運筆為主。雖然在王羲之的書法並非全部都是中鋒用筆,但中鋒運筆仍然是主流筆法。古人說“正鋒取勁,側鋒取妍”二者都不可缺,但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也是不爭的事實。

    那麼為什麼要以中鋒行筆為主呢?

    一方面中鋒筆鋒最古的筆法,據說源於篆書,如李斯的篆書,還有隸書的筆畫。

    二是中鋒技法的線條形質最好有立體和形質感。這種審美也和我們的文字之源有密切關係。因為世界上的大多物體都是有形質和立體的,不是完全幾何化的平面的。而我們的書法之取法取形之源就是人和社會、自然的一切事與物。

    基於這個原因書法的中鋒運筆自然而然會成為人們的審美的基本的也是最高的標準。

  • 2 # 剖析與建構

    不是。

    如北魏《元顯俊墓誌》的橫畫,就是一個標準的側鋒。

    運筆的方法,即側落筆,不做任何多餘動作,運腕,至收筆處停筆。整個行筆過程中,筆鋒是處於筆畫的上端,而非“點畫中行”。

    唐人寫經,敦煌寫經,《靈飛經》,多側鋒行筆。

    王珣的《伯選帖》,很明顯的看到是側鋒的運筆方式,線質怎麼樣,我想也不用再贅言。

    自從李唐王朝獨尊大王以來,王羲之駿健遒勁的書風,一直沿續到今天,作為後世書學審美標準,而側鋒,更易於表現這一審美範疇,唐張懷瓘說:“點如利鑽鏤金,畫似長錐界石,依茲用筆,坐進千里。”是將側鋒物象化了,可見側鋒用筆的重要性。

    北宋後,五字執筆法,中鋒大行其道,大家也廖若星辰了。

    你會說,元明清也有大咖啊,可是,元明清的牛人,和晉唐比起來,那差的遠呢。

    正如黃庭堅把張旭,懷素,高閒等寫狂草的和尚進行類比,認為除了張旭外,餘人皆有奴僕之態。

    筆法的核心,正是側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一個水果店的銷售員,有沒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