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淅爸育兒記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這個提問其實暴露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父母親在對孩子進行引導時,沒有樹立正確的榜樣,並且使用了錯誤的方法還不自知。
家長的錯誤示範導致孩子小時候夾雜髒話,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於對家庭成員的模仿。比如說,有的家長將“我KAO”這類字眼作為日常口語,經常當著孩子的面也這麼說。長此以往,孩子耳濡目染,當然就會跟著一起學起來。第一次說,有的家長可能驚訝之中還帶著一點小小的炫耀,覺得孩子都會說這樣的話了,真是“神奇”可愛。(不要問我怎麼知道,因為遇到過這樣的人)緊接著,孩子就會越來越熟練,家長也就會越來越熟視無睹。
家長面對孩子的錯誤不作為說穿了,說髒話是因為什麼?還不是因為“子不教,父子過”!如果第一次聽到孩子說髒話,我們就應該及時制止。告訴孩子,這麼說是不文明的,也是不禮貌的行為。一旦孩子後續再發生同樣的說髒話事件,家長都積極站出來引導,那麼也就不會再有這樣的事。
長大以後,孩子的認知能力有了提高,對於髒話有了辨析能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反而會更加註重文明發言。
這個問題,涉及到一個心理成長的變化。
舉個很明顯的例子吧,在青蔥時代,特別是六年級到初中那會兒,被人罵一句娘,好像真的就受到了莫大的羞辱,臉面盡失的樣子,會激動會反抗,甚至會動手打人。
而我們長大之後,罵娘卻僅僅只能讓我們一笑置之:幼稚!
在幼兒時期,沒有明辨語音的意思,這個階段的孩子學髒話,往往是一種模仿,一個好奇。
就如我們家的孩子,有天婆婆說漏嘴,結果下一秒孩子就跟著學了出來,她才4歲,不知道這是罵人,就是單純的模仿。而後婆婆做自打嘴巴狀,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孩子也就不學了。
在小學時代,特別是三年級開始,孩子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這時候罵娘,更多的是表達自己對某樣事物的厭惡,他沒有其他的方式,沒有其他的語言,所以用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這就和孩子發脾氣是一個道理。你總不能指望孩子罵人不帶髒,那得多大的文化造詣和多汙的思想:“當初就不應該浪費那五分鐘...”
到了初中高中時代,孩子自己已經能分辨了,這時候的髒話,真的就帶有侮辱性。但同樣的,也是因為語言的缺乏,還帶著青春期的叛逆。
到了成人之後,我們知道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注意言行舉止,素質就兩個字,卻也是一個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