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發生在貞觀二年的事。李世民問近臣們:賢明的君主能想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他就會從諫如流;昏昧的君主怕別人知道自己的短處,就會永遠愚昧無知。隋煬帝喜歡自吹自擂,掩護自己的短處聽不進逆耳的忠言,臣子們確實很難犯顏直諫。虞世基(大書法家、五絕之臣虞世南之兄,深受隋煬帝寵信,參與朝政)在隋煬帝有過失時不敢冒死直諫,大概不算是很大的罪吧。商紂王的叔父箕子規勸不了紂王,於是裝瘋自保,孔夫子仍稱他為仁。隋煬帝被殺死了,虞世基該不該一道處死呢?李世民表面上是問虞世基該不該處死,實際上是提出了個如何為臣的大問題。杜如晦回答道:天子有了敢於直言相諫的臣子,那麼,即便天子無道也不至於失去天下。孔夫子就曾稱讚過衛國的史魚,說史魚真是耿直啊!朝廷有道,你如箭一樣耿直,朝廷無道,你還是如箭一樣耿直。虞世基怎麼能因煬帝無道,聽不進逆耳忠言,就閉起嘴巴不敢說話了呢?身居重位苟且偷安,又不能辭職請退,他和箕子裝瘋而去是不相同的。晉惠帝時賈皇后要廢愍懷太子,張華位居司空之職卻不能拼力抵制,反而低三下四地順從了。趙王司馬倫起兵廢了皇后賈南風后,就派使者去抓張華。張華狡辯說:將廢太子的時候,我不是沒有反對,而是說了沒人聽啊。使者說:你身為三公,太子無罪被廢,你既然反對了沒人聽,為什麼不因此辭職呢?張華找不到話來回答了,於是斬了張華,並滅了他三族。古人說過:危險時不去扶住他,跌倒後不去攙扶起來,怎麼能用這樣的人輔佐呢?所以君子在關鍵時刻是不能失去自己的名節的。張華在犯顏直諫方面不能保持一個諍臣的名節,又不能急流勇退保全自身,作為一個臣子的職責他全都丟失了。虞世基位居宰輔,在能說話時卻不敢據理力爭說真話、說實話,因此處死他是應該的。李世民聽後贊同道:你說得非常對啊!君主必須有忠良之臣輔佐,才能自身安全、國家安定。隋煬帝就是沒有忠誠正直敢說實話的臣子,所以他聽不到也見不到自己的過錯,等到惡貫滿盈,也就滅亡了。若當君主的所行不當,大臣中又沒有敢於犯顏直諫的,只是苟且順從,事事都說君主做得對、做得好,那麼君就是個昏君,臣就是些阿諛奉承的小人,君昏臣諛,離危亡也就不遠了。因此李世民要求臣下對他要敢講真話,不要阿諛奉承。從這段對話不難看出,李世民要當一個能聽取不同意見的明君,而杜如晦則立志做一個敢於犯顏直諫的諍臣。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君臣,才有了後人讚歎不已的貞觀之治。
這是發生在貞觀二年的事。李世民問近臣們:賢明的君主能想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他就會從諫如流;昏昧的君主怕別人知道自己的短處,就會永遠愚昧無知。隋煬帝喜歡自吹自擂,掩護自己的短處聽不進逆耳的忠言,臣子們確實很難犯顏直諫。虞世基(大書法家、五絕之臣虞世南之兄,深受隋煬帝寵信,參與朝政)在隋煬帝有過失時不敢冒死直諫,大概不算是很大的罪吧。商紂王的叔父箕子規勸不了紂王,於是裝瘋自保,孔夫子仍稱他為仁。隋煬帝被殺死了,虞世基該不該一道處死呢?李世民表面上是問虞世基該不該處死,實際上是提出了個如何為臣的大問題。杜如晦回答道:天子有了敢於直言相諫的臣子,那麼,即便天子無道也不至於失去天下。孔夫子就曾稱讚過衛國的史魚,說史魚真是耿直啊!朝廷有道,你如箭一樣耿直,朝廷無道,你還是如箭一樣耿直。虞世基怎麼能因煬帝無道,聽不進逆耳忠言,就閉起嘴巴不敢說話了呢?身居重位苟且偷安,又不能辭職請退,他和箕子裝瘋而去是不相同的。晉惠帝時賈皇后要廢愍懷太子,張華位居司空之職卻不能拼力抵制,反而低三下四地順從了。趙王司馬倫起兵廢了皇后賈南風后,就派使者去抓張華。張華狡辯說:將廢太子的時候,我不是沒有反對,而是說了沒人聽啊。使者說:你身為三公,太子無罪被廢,你既然反對了沒人聽,為什麼不因此辭職呢?張華找不到話來回答了,於是斬了張華,並滅了他三族。古人說過:危險時不去扶住他,跌倒後不去攙扶起來,怎麼能用這樣的人輔佐呢?所以君子在關鍵時刻是不能失去自己的名節的。張華在犯顏直諫方面不能保持一個諍臣的名節,又不能急流勇退保全自身,作為一個臣子的職責他全都丟失了。虞世基位居宰輔,在能說話時卻不敢據理力爭說真話、說實話,因此處死他是應該的。李世民聽後贊同道:你說得非常對啊!君主必須有忠良之臣輔佐,才能自身安全、國家安定。隋煬帝就是沒有忠誠正直敢說實話的臣子,所以他聽不到也見不到自己的過錯,等到惡貫滿盈,也就滅亡了。若當君主的所行不當,大臣中又沒有敢於犯顏直諫的,只是苟且順從,事事都說君主做得對、做得好,那麼君就是個昏君,臣就是些阿諛奉承的小人,君昏臣諛,離危亡也就不遠了。因此李世民要求臣下對他要敢講真話,不要阿諛奉承。從這段對話不難看出,李世民要當一個能聽取不同意見的明君,而杜如晦則立志做一個敢於犯顏直諫的諍臣。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君臣,才有了後人讚歎不已的貞觀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