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王來談古說今

    在這個古代的詩人中,李白對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被大家稱為詩仙。從小學開始,我們就熟揹他的詩句,不過我們熟悉的都是李白的詩文,但是對李白的生平和詩句背後的故事卻知之甚少。比如說李白的相貌,史書裡描述的幾乎是沒有,我們只能從他詩文裡的隻言片語,推斷出李白的大致模樣。

    在唐朝,有個年輕人叫魏顥,此人特別崇拜李白,算是李白的一個粉絲。李白也對他很信任,把自己當時所做的詩文交給魏顥整理成集,魏顥在這個詩文集的前面寫了一篇小序,即《李翰林集序》。在這篇序裡,他對李白的相貌有一點描述,他說李白“眸子炯然,哆(chī)如餓虎”。就是說他這個人的眼睛炯炯有神,當李白張嘴的時候有猛虎下山的氣勢頭大目深,當然此中肯定摻有個人的崇拜因素在裡面,不過應該也相差甚少,頭大目深的描述似乎與古書中所說的什麼“碧眼胡僧”的樣子差不多。這也符合陳寅恪先生關於李白之父為胡人的說法!

    關於身高方面,李白應該也不是很高,李白曾在他自己的詩文《與韓荊州書》裡自稱:“身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身不滿七尺”,換算成今天的尺寸也就一米七左右,不算高,但是他的心氣很高,藐視群雄。

    按理說李白的文采這麼高,應該會參加科舉,進入官場一戰拳腳。科舉起源於隋朝,在唐朝,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帝王積極推進科舉制度改革,選拔了大量寒門人才。李白那時候的皇帝是唐玄宗,而唐玄宗規定: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這對李白來說簡直就是為他量身打造的,但是當時社會重農輕商,唐六典》規定:刑家之子,工商殊類不預,明確規定是罪人之子和商人之子是嚴禁參加科考的,且李白的父親李客恰好是個商人,所以李白是不能參加科考的,不是他自己不想參加科舉,而是不能參加。而當時想要當官的唯一途徑就是仕途,其實在李白四十二歲的時候,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異常興奮。他滿以為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時機到了,結果唐玄宗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對於李白來講,他畢生的最高追求就是要在政治上獲得極大的成功,獲得高度的認同,就是要做輔佐君王的宰輔之臣。但在很長時間裡都沒有得到實現的機會。最後只好遠離廟堂,縱情山水,成就了放蕩不羈的詩仙!

    回答完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有效經濟的預防仔豬的大腸桿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