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48988278631

    [故事情節]: 春秋時期,吳國準備出兵攻打齊國,吳王對左右的大臣說:“我決心已定,有誰敢勸阻我,我就殺了他。”吳王身邊有個年輕隨從,頭腦靈活,機智過人。他經過反覆考慮,決定勸阻吳王攻打齊國。但他知道,如果直說,吳王不但不會聽從他的勸告,反而還會殺了他,他得想一個更好的辦法。 後來,他拿著彈弓,大清早在花園裡轉來轉去,他一連在花園裡轉了三個早晨。有人見了感到奇怪,就把這事告訴了吳王。吳王把這個年輕的隨從召來,問道:“你每天早晨到花園裡轉來轉去,這是為什麼呢?” 年輕隨從回答說:“大王的御花園裡有一棵大樹,樹上有一隻蟬。它光顧喝露水,不知道螳螂躲在它身後,正準備吃它呢!螳螂要吃蟬,可它哪裡知道,在它身後有隻黃雀,正伸長脖子準備吃掉它。黃雀要吃螳螂,可黃雀又怎麼會知道我手裡拿著彈弓,正準備打它呢。吳王聽了年輕隨從的話,恍然大悟,改變了攻打齊國的計劃。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概括出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句成語,比喻一心想算計別人、佔別人的便宜,不想還有人正在算計他自己。 [釋義]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語出] :漢·劉向《說苑·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用法]:複句式;作分句;含貶義 [例句]: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故事,我們應該牢記在心。 一條小魚吞下了小蝦,卻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隻翠鳥正向它衝下來。 甲國攻擊乙國,不料丙國乘虛而入,滅了甲國,這真是螳螂捕蟬,不知黃雀在後。 侵略者只想侵略別人,它忘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故事是很有道理的。 他一心想佔人便宜,卻不知道也有人在盯著他們,真是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VB女神鍾嘉欣閃孕閃婚又懷二胎,真的是嫁給愛情更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