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織女討巧
在故鄉,七夕是個溫柔香軟的節日,它不僅僅是織女與牛郎相會的日子,還是女孩兒向織女討巧的日子(因而又叫女兒節)。
奶奶說,老祖宗傳流下來的乞巧方式十分特別。她年輕的時候,七夕那天,先拿銅盆舀滿水,然後放到院子裡讓太陽曬,空氣中細微的塵埃會被吸附到水面上,結成一層薄薄的膜。這時候取一枚細小的繡花針輕輕地放到水面的膜上,針的影子會投射到盆底,那影子若是呈現出花兒、雲朵的形狀,便是乞得了織女的真傳,叫做“得巧”。雖然乞巧的姑娘很多,但是真正能夠“得巧”的卻十分稀少。一雙巧手的關鍵,除了手巧,還需有一顆蘭質慧心。傳說最有效的乞巧,不是在白天,而是在夜晚有月光的時候。女兒家各自拿著針線,在月光下穿針,最先將線穿入針眼的便是得巧的那個。然而,這談何容易?初七的月亮本來就不圓,那一點清光,單是看到針線就很不容易了,又逢織女、牛郎相見時要落淚一番(這個日子多半是陰天或者下雨),看不到一絲月光的情形也是有的。我常常掰著奶奶的那雙手細細察看,並不休地追問她是否向織女乞到了巧,奶奶總是笑而不答。
等我們長大一些,乞巧似乎都選在了白天。這一天,母親會對我和姐姐說:“今天快做些針線活兒,讓織女把她的織繡技藝傳給你們。”姐姐便攤開她的繡花撐子,用母親的五彩絲線繡朵桃花或蝴蝶;我則用各種小碎布七拼八湊地縫起了沙包。女孩兒們個個都希望自己有一雙巧手,更盼望在乞巧之後能夠開啟女紅的慧根,從此變得點石成金、玲瓏剔透。每當這天,姐姐的閨蜜也會帶著她們的活計到我家裡來,給衣領加條蕾絲,或往上衣口袋上繡朵臘梅。她們用的都是輕若蠶絲的細繡線,從針法到配色,比今天的十字繡更為複雜繁瑣,繡出來的圖案也更為雍容富麗。一群女孩子聚在一起飛針走線,“花隨玉指添春色,聲引秋絲逐曉風”,這也是一幅好看的圖畫,來串門的大娘、嬸嬸們笑道:“瞧瞧,織女不都在這兒嗎!”
時光流轉,如今的女孩兒極少會在七夕之日縫補、繡花了,她們時髦灑脫,與男子一樣馳騁職場。然而,我以為,現代女子依然需要一雙巧手,用以拂拭生活的灰塵,種栽心靈的花枝。素手若蘭,為所愛的家人“作羹湯”;纖手如蓮,撥雲弄影,繪出精緻日子的圖樣;玉指翻轉,在歲月的這把琴上,勾、彈、抹、挑,奏出悅耳動聽的人生篇章。
□作者 張 葉
向織女討巧
在故鄉,七夕是個溫柔香軟的節日,它不僅僅是織女與牛郎相會的日子,還是女孩兒向織女討巧的日子(因而又叫女兒節)。
奶奶說,老祖宗傳流下來的乞巧方式十分特別。她年輕的時候,七夕那天,先拿銅盆舀滿水,然後放到院子裡讓太陽曬,空氣中細微的塵埃會被吸附到水面上,結成一層薄薄的膜。這時候取一枚細小的繡花針輕輕地放到水面的膜上,針的影子會投射到盆底,那影子若是呈現出花兒、雲朵的形狀,便是乞得了織女的真傳,叫做“得巧”。雖然乞巧的姑娘很多,但是真正能夠“得巧”的卻十分稀少。一雙巧手的關鍵,除了手巧,還需有一顆蘭質慧心。傳說最有效的乞巧,不是在白天,而是在夜晚有月光的時候。女兒家各自拿著針線,在月光下穿針,最先將線穿入針眼的便是得巧的那個。然而,這談何容易?初七的月亮本來就不圓,那一點清光,單是看到針線就很不容易了,又逢織女、牛郎相見時要落淚一番(這個日子多半是陰天或者下雨),看不到一絲月光的情形也是有的。我常常掰著奶奶的那雙手細細察看,並不休地追問她是否向織女乞到了巧,奶奶總是笑而不答。
等我們長大一些,乞巧似乎都選在了白天。這一天,母親會對我和姐姐說:“今天快做些針線活兒,讓織女把她的織繡技藝傳給你們。”姐姐便攤開她的繡花撐子,用母親的五彩絲線繡朵桃花或蝴蝶;我則用各種小碎布七拼八湊地縫起了沙包。女孩兒們個個都希望自己有一雙巧手,更盼望在乞巧之後能夠開啟女紅的慧根,從此變得點石成金、玲瓏剔透。每當這天,姐姐的閨蜜也會帶著她們的活計到我家裡來,給衣領加條蕾絲,或往上衣口袋上繡朵臘梅。她們用的都是輕若蠶絲的細繡線,從針法到配色,比今天的十字繡更為複雜繁瑣,繡出來的圖案也更為雍容富麗。一群女孩子聚在一起飛針走線,“花隨玉指添春色,聲引秋絲逐曉風”,這也是一幅好看的圖畫,來串門的大娘、嬸嬸們笑道:“瞧瞧,織女不都在這兒嗎!”
時光流轉,如今的女孩兒極少會在七夕之日縫補、繡花了,她們時髦灑脫,與男子一樣馳騁職場。然而,我以為,現代女子依然需要一雙巧手,用以拂拭生活的灰塵,種栽心靈的花枝。素手若蘭,為所愛的家人“作羹湯”;纖手如蓮,撥雲弄影,繪出精緻日子的圖樣;玉指翻轉,在歲月的這把琴上,勾、彈、抹、挑,奏出悅耳動聽的人生篇章。
□作者 張 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