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心娛樂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

    《昆蟲記》並非是一本專業的科普書籍,也不是單純的小說故事。

    它深刻細緻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由生到死的過程,同時賦予了它們人的倫理與情感。

    無論單從哪一方面來評價,《昆蟲記》都略顯不公,非要說對昆蟲學術界及昆蟲學者帶來什麼影響,也只能說它那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吧(其實意義也並不大)。

    真正要說,對那些學術界及學術界人士帶來的也和所有人一樣吧。

    就是那份對自然的投入,對生命的投入,那種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美感。

  • 2 # 老牛育教

    法布林的《昆蟲記》之所以能在世界上有這麼大的影響,連達爾文都稱他是‘難以效法的觀察家’。

    1823年12月22日,法布林降生,在法國南方阿韋龍省聖雷翁村一戶農民家中,他們家是一個山鄉窮戶。

    法布林加家為了生計,幾度遷居。他15歲考上了師範學校,畢業後當了一名初中老師。

    一次課外活動,在石塊上發現了了蜂窩,感興趣之下,他勵志要做一個喂蟲子寫書的人,當時她19歲。

    當時就是工資很少,為了多掙錢,堅持業餘自學取得了自然科學博士學位。

    當時的教育科學界,權威們骨子裡看不起他的自學學歷,很多人對它的研究持一種偏見的看法。

    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因為他要維持七口之家的生計。

    當今社會每搞一項科研,哪個不是有很雄厚的資金為基礎。

    法布林沒有向‘偏見’和‘貧窮’屈服,他擠出一枚一枚的小錢,購置壇罐,箱、籠、一寸空間,一寸空間地擴增裝置,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積累研究資料。

    他幾乎是在忘卻一切,不吃飯不睡覺,不消遣不出門,不知時間,不知疲倦,不知艱苦,不知享樂。

    有人說他是為了‘興趣’在我看來,沒有堅定意志,做支撐,任何興趣終將遊離不復存在。

    法布林是用生命去發現自然界蘊含的科學真理到昆蟲記第一卷寫成他已經是55歲的人了。

    到他的《昆蟲記》全部完成已經是86歲了。

    正是這樣一位老人盡其一生的精力幹著一件事為了追求真理探求真相,忍受著孤獨清苦的‘法布林精神’還有了這部鉅著。

    剛下追逐物質成風,太缺乏這種純潔的奉獻精神了。

    大家看到的昆蟲記,只是原著的一部分,原著的內容很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說得對你說得都對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