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子的“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此語出自《孟子·離婁上》。
意思是——作為一個人,誠信,很重要,但這是人一出生就具有的本能,是天給的,人人都有,但當人不斷的長大時,誠信就會發生變化,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只有一個人真正學會用思想去做城信的事,那他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做人之道!
二、釋義:
誠,真實無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規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萬物都是實實在在的,真實的,沒有虛假;真實是宇宙萬物存在的基礎;虛假就沒有一切。所以說誠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則。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人道與天道一致,人道本於天道。
《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教”;《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都反映了這種思維方式。講到誠也是這樣,既然誠是天之道,人之道就應該思誠;思誠就是追求誠。思誠者,人之道,就是說追求誠是做人的根本要求。這段話是從宇宙萬物存在的現實和規律上說明了誠是宇宙萬物存在的基礎,因此也是為人的根本,這就從根本上論證了誠的意義。
三、附原文如下:
離婁章句上·第十二節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於上有道;不信於友,弗獲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於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譯文】:
孟子說:“職位低下而得不到上司的信任,是不能治理百姓的。要獲得上司的信任也有一定的道路,如果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也就不能獲得上司的信任。取信於朋友也有一定的道路,如果侍奉父母而不能博得父母的歡心,也就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博得父母的歡心也有一定的道路,如果反躬自問而不誠心誠意,也就不能博得父母的歡心。要想誠心誠意也有一定的道路,如果不明白什麼是善,也就不能做到真心誠意。因此,所謂的真心誠意,是天的道路;追求真心誠意,是人類的道路。有了至誠的心意而沒有感動別人,是沒有的。不真心誠意,要感動別人也是不可能。
一、孟子的“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此語出自《孟子·離婁上》。
意思是——作為一個人,誠信,很重要,但這是人一出生就具有的本能,是天給的,人人都有,但當人不斷的長大時,誠信就會發生變化,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只有一個人真正學會用思想去做城信的事,那他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做人之道!
二、釋義:
誠,真實無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規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萬物都是實實在在的,真實的,沒有虛假;真實是宇宙萬物存在的基礎;虛假就沒有一切。所以說誠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則。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人道與天道一致,人道本於天道。
《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教”;《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都反映了這種思維方式。講到誠也是這樣,既然誠是天之道,人之道就應該思誠;思誠就是追求誠。思誠者,人之道,就是說追求誠是做人的根本要求。這段話是從宇宙萬物存在的現實和規律上說明了誠是宇宙萬物存在的基礎,因此也是為人的根本,這就從根本上論證了誠的意義。
三、附原文如下:
離婁章句上·第十二節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於上有道;不信於友,弗獲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於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譯文】:
孟子說:“職位低下而得不到上司的信任,是不能治理百姓的。要獲得上司的信任也有一定的道路,如果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也就不能獲得上司的信任。取信於朋友也有一定的道路,如果侍奉父母而不能博得父母的歡心,也就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博得父母的歡心也有一定的道路,如果反躬自問而不誠心誠意,也就不能博得父母的歡心。要想誠心誠意也有一定的道路,如果不明白什麼是善,也就不能做到真心誠意。因此,所謂的真心誠意,是天的道路;追求真心誠意,是人類的道路。有了至誠的心意而沒有感動別人,是沒有的。不真心誠意,要感動別人也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