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操作包括左擊、右擊、雙擊三種。
左擊:在判斷出不是雷的方塊上按下左鍵,可以開啟該方塊。如果方塊上出現數字,則該數字表示其周圍3×3區域中的地雷數;如果方塊上為空(相當於0),則可以遞迴地開啟與空相鄰的方塊;如果不幸觸雷,則遊戲結束。
右擊:在判斷為地雷的方塊上按下右鍵,可以標記地雷(顯示為小紅旗)。重複一次或兩次操作可取消標記(如果在遊戲選單中勾選了“標記(?)”,則需要兩次操作來取消標雷)。
在掃雷中,1表示1的上下左右及斜角總共會有一顆雷,如果這樣類推的話,2就是有2顆雷,3則有3顆雷。如果在炸彈的方格上點了旗子,就安全,但是,如果在不是炸彈的地方,被點了旗子,那就意味著後面會被炸死。
對於遇到幾個數字在一起的情況,需要找範圍重合的部分,因為這些部分雷的機率會高一些,其他地方可以嘗試著點一點。
擴充套件資料
起源:
掃雷最原始的版本可以追溯到1973年一款名為“方塊”的遊戲。
不久,“方塊”被改寫成了遊戲“Rlogic”。在“Rlogic”裡,玩家的任務是作為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為指揮中心探出一條沒有地雷的安全路線,如果路全被地雷堵死就算輸。兩年後,湯姆·安德森在“Rlogic”的基礎上又編寫出了遊戲“地雷”,由此奠定了現代掃雷遊戲的雛形。
1981年,微軟公司的羅伯特·杜爾和卡特·約翰遜兩位工程師在Windows3.1系統上載入了該遊戲,掃雷遊戲才正式在全世界推廣開來。
掃雷從Windows 3.1時期開始整個遊戲介面由一個個方塊組成,任意點選其中一個方塊,如果該方塊下面藏著地雷,則Game Over。但卻可以讓人不知不覺間搭上好幾個小時的投入時間。作為日常調劑的遊戲作品,掃雷的確是款老少男女彎直咸宜的休閒遊戲,而且用來殺時間會非常有效。這種遊戲對於微軟這樣的遊戲大廠而言,或許也算是體現功力的點所在。
這款遊戲的玩法是在一個9*9(初級),16*16(中級),16*30(高階),或自定義大小的方塊矩陣中隨機佈置一定量的地雷(初級為10個,中級為40個,高階為99個)。由玩家逐個翻開方塊,以找出所有地雷為最終遊戲目標。如果玩家翻開的方塊有地雷,則遊戲結束。
基本操作包括左擊、右擊、雙擊三種。
左擊:在判斷出不是雷的方塊上按下左鍵,可以開啟該方塊。如果方塊上出現數字,則該數字表示其周圍3×3區域中的地雷數;如果方塊上為空(相當於0),則可以遞迴地開啟與空相鄰的方塊;如果不幸觸雷,則遊戲結束。
右擊:在判斷為地雷的方塊上按下右鍵,可以標記地雷(顯示為小紅旗)。重複一次或兩次操作可取消標記(如果在遊戲選單中勾選了“標記(?)”,則需要兩次操作來取消標雷)。
在掃雷中,1表示1的上下左右及斜角總共會有一顆雷,如果這樣類推的話,2就是有2顆雷,3則有3顆雷。如果在炸彈的方格上點了旗子,就安全,但是,如果在不是炸彈的地方,被點了旗子,那就意味著後面會被炸死。
對於遇到幾個數字在一起的情況,需要找範圍重合的部分,因為這些部分雷的機率會高一些,其他地方可以嘗試著點一點。
擴充套件資料
起源:
掃雷最原始的版本可以追溯到1973年一款名為“方塊”的遊戲。
不久,“方塊”被改寫成了遊戲“Rlogic”。在“Rlogic”裡,玩家的任務是作為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為指揮中心探出一條沒有地雷的安全路線,如果路全被地雷堵死就算輸。兩年後,湯姆·安德森在“Rlogic”的基礎上又編寫出了遊戲“地雷”,由此奠定了現代掃雷遊戲的雛形。
1981年,微軟公司的羅伯特·杜爾和卡特·約翰遜兩位工程師在Windows3.1系統上載入了該遊戲,掃雷遊戲才正式在全世界推廣開來。
掃雷從Windows 3.1時期開始整個遊戲介面由一個個方塊組成,任意點選其中一個方塊,如果該方塊下面藏著地雷,則Game Over。但卻可以讓人不知不覺間搭上好幾個小時的投入時間。作為日常調劑的遊戲作品,掃雷的確是款老少男女彎直咸宜的休閒遊戲,而且用來殺時間會非常有效。這種遊戲對於微軟這樣的遊戲大廠而言,或許也算是體現功力的點所在。
這款遊戲的玩法是在一個9*9(初級),16*16(中級),16*30(高階),或自定義大小的方塊矩陣中隨機佈置一定量的地雷(初級為10個,中級為40個,高階為99個)。由玩家逐個翻開方塊,以找出所有地雷為最終遊戲目標。如果玩家翻開的方塊有地雷,則遊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