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酒匠老王
-
2 # 歐陽千里
在“酸鹼體質理論”甚囂塵上的時候,白酒圈確實推出過“弱鹼性白酒”,而且還擁有著發明專利。但是隨著“酸鹼體質理論”騙局的揭開,再談論弱鹼性白酒已經沒有太多的意義。
酸鹼性和食物酸鹼度是兩個概念。酸鹼度描述的是水溶液的酸鹼性強弱程度,用pH來表示,熱力學標準狀況時,pH=7的水溶液呈中性,pH<7者顯酸性,pH>7者顯鹼性。但是對於酸鹼性食物的區分,並不是按照其水溶液的酸鹼度來區分,而是要看食物在人體內的最終產物的酸鹼性來進行判斷,食品的酸鹼性與其本身的pH值無關,味道酸的食物不一定是酸性食物。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是人體內的5大要素,其中礦物質對食物酸鹼度有重要影響,鉀、鈉、鈣、鎂、鐵溶於水後生成鹼性溶液,所以像如水果、海帶、豆類、乳製品等含鈣、鉀、鈉、鎂元素較多的食物為鹼性食物。硫、磷、氯元素在人體代謝後產生硫酸、鹽酸、磷酸和乳酸等物質,所以酸性食物通常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必須要指出的是,食物的酸鹼性炒作意義遠大於科學研究意義。
人身體的酸鹼度,也稱為血液酸鹼度,相關生理機制使我們的血液總是能夠將pH值穩定在7.35-7.45這樣的範圍內,但是每個人的體質也有不同。現代醫學研究顯示,人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體內不可避免地產生含酸的代謝產物和鹼性產物,但體液能平衡酸鹼,腎臟可以透過尿液排掉多餘的有機酸,呼吸會快速排掉很多酸性成分,因此人體酸鹼度會維持在一定範圍,並不會因為吃所謂鹼性或者酸性的食物就使得人體酸鹼度失衡。
最早提出“人體酸鹼體質理論”的羅伯特·歐·楊已被美國法庭判處賠償1.05億美元,並當庭承認“酸鹼體質理論”是個騙局。現代醫學專家從根本上否認了“酸鹼體質”說法,所以過於強調酸鹼性打這種健康噱頭,毫無意義。用PH試紙實際測量白酒,其酸度值通常在5-6之間,說明白酒為酸性,但是就像是檸檬與食醋都是酸性的一樣,屬於正常現象,不需要大驚小怪。
吃酸性食物多身體就會變成酸性,這是沒有考慮身體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不管是酸還是甜,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飲食平衡,膳食合理,葷素搭配,飲酒適量,只有科學的進食而不是想當然的“迷信”,才可以走向更加健康。
回覆列表
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白酒中總酸含量必須達標。另外,由於水的存在,白酒中的脂類物質在儲存過程中還會發生水解使脂類酸化。所以不存在神馬弱鹼性白酒,那只是忽悠消費者的一種宣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