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沒有提問描述,我理解應該是李鴻章“死亡之後10到20年”的經濟方面的變化。也就是清末民國初的1901年到1919年。這一時期的經濟特點就是政治混亂狀態下的經濟混亂下的畸形發展:
(1)鄉村自治之下的經濟自主發展
鄉村自治在之前就是鄉村治理問題,主要是里社制和保甲制。在經濟發達地區,清政府用縣丞、遊擊等官職派駐到鄉村城市代縣令進行治理。大部分地區,透過鄉紳家族族長進行治理。
李鴻章死後的1901年開始,清政府進行了緩慢的政治改革,鄉村自治乃至地方自治問題越來越普遍。1908年8月24日,清廷公佈了“城鎮市鄉自治章程”設立城鎮議事會、董事會;鄉議事會、鄉董。主要負責鄉鎮的治理,也包括經濟方面的問題。
由此,就引發了第二點。
(2)晚清不斷開放城市通商,用以對付列強強迫通商城市,希望奪取經濟自主權,同時號召華僑投資回國助陣
香洲開埠就是鄉村自治情況下,清地方政府為了應對澳門稅收問題,希望從葡萄牙手中奪取更多的經濟實力。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的“五口通商”是中國“約開商埠”的開始,是中國在外敵入侵下出讓了部分經濟主權甚至法律行政主權下的不得以行為。
洪憲皇帝
當時,魏源等人就主張中國應該“自主開埠”,更多的開放城市。1898年,清政府主動開放了秦皇島、嶽州、三都澳等地作為通商城市。自此,中國各地都出現了這型別城市。
李鴻章死後,“八國聯軍”不斷地逼迫全國各地城市通商,例如1902年5個,1903年16個。
在此情況下,中國從1898年到1912年自主開埠城市30多個。
為了對付外國列強對經濟主權的侵害。清廷還號召華僑投資回國通商。在此情況下,與葡萄牙佔領的澳門、英國佔領的香港為競爭物件的香洲在清廷地方政府、華僑、當地有錢商人的合力下,在1904年開埠通商。
從1907年開始,香洲開埠發展較好,對葡萄牙勢力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可惜,1911年7月發生大火,再加上4月的“黃花崗72烈士”直到“武昌起義”等政治變化,香洲商埠也就沒落了。
然而,以鄉村自治、經濟自主為核心的經濟發展,直到北洋政府時期一直延續下去。由此,北洋弱勢政府治理下,清末、北洋政府的經濟有了一定發展。但沒有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也僅僅是一種畸形狀態。
提問者沒有提問描述,我理解應該是李鴻章“死亡之後10到20年”的經濟方面的變化。也就是清末民國初的1901年到1919年。這一時期的經濟特點就是政治混亂狀態下的經濟混亂下的畸形發展:
(1)鄉村自治之下的經濟自主發展
鄉村自治在之前就是鄉村治理問題,主要是里社制和保甲制。在經濟發達地區,清政府用縣丞、遊擊等官職派駐到鄉村城市代縣令進行治理。大部分地區,透過鄉紳家族族長進行治理。
李鴻章死後的1901年開始,清政府進行了緩慢的政治改革,鄉村自治乃至地方自治問題越來越普遍。1908年8月24日,清廷公佈了“城鎮市鄉自治章程”設立城鎮議事會、董事會;鄉議事會、鄉董。主要負責鄉鎮的治理,也包括經濟方面的問題。
由此,就引發了第二點。
(2)晚清不斷開放城市通商,用以對付列強強迫通商城市,希望奪取經濟自主權,同時號召華僑投資回國助陣
香洲開埠就是鄉村自治情況下,清地方政府為了應對澳門稅收問題,希望從葡萄牙手中奪取更多的經濟實力。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的“五口通商”是中國“約開商埠”的開始,是中國在外敵入侵下出讓了部分經濟主權甚至法律行政主權下的不得以行為。
洪憲皇帝
當時,魏源等人就主張中國應該“自主開埠”,更多的開放城市。1898年,清政府主動開放了秦皇島、嶽州、三都澳等地作為通商城市。自此,中國各地都出現了這型別城市。
李鴻章死後,“八國聯軍”不斷地逼迫全國各地城市通商,例如1902年5個,1903年16個。
在此情況下,中國從1898年到1912年自主開埠城市30多個。
為了對付外國列強對經濟主權的侵害。清廷還號召華僑投資回國通商。在此情況下,與葡萄牙佔領的澳門、英國佔領的香港為競爭物件的香洲在清廷地方政府、華僑、當地有錢商人的合力下,在1904年開埠通商。
從1907年開始,香洲開埠發展較好,對葡萄牙勢力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可惜,1911年7月發生大火,再加上4月的“黃花崗72烈士”直到“武昌起義”等政治變化,香洲商埠也就沒落了。
然而,以鄉村自治、經濟自主為核心的經濟發展,直到北洋政府時期一直延續下去。由此,北洋弱勢政府治理下,清末、北洋政府的經濟有了一定發展。但沒有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也僅僅是一種畸形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