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三十四年北洋造光緒元寶鑄於1896一1898年,有兩個版別,三個型別,重量均為七錢二分,一種版別是元寶二字左右有圓邊飾,背北洋漢語拼音上左右也有小圓飾,這個版別的鑄量要少很多,因而價格也很高,收藏參考價,普品在4000元左右。
另一版別是元寶二字左右及背面均無邊飾,只是“34”兩數字的書寫分美術字和普通字兩類,這兩類鑄量大,價格相對上一種要低很多,收藏參考價,普品在1200元左右,(注,各地行情不一,還以本地為準,以上估價僅供參考)
真假辨別簡述
(1),這兩種銀幣有圓邊飾的一種直徑39毫米,重量26.5克。另一種直徑38毫米,重量27克,有遊標卡尺和化學用小托盤天平,能大致確定一下。
(2),看工藝,這是要重要的,因為仿品和真品相比較,在字型,圖案,邊齒,內齒等各方面總有不足或粗糙的感覺,老玩家看一眼,能定個八九不離十。
(3)看鏽色和包漿,總之來說銀幣最難辨別,銀貨鏽色和包漿也不好判斷,各省鑄銀幣的銀含量不一,大多成色在八零左右,有些甚止在七零過點,因含銀成色不一,含其它金屬也不一,鏽色的深淺和顏色也不定相同,傳世品和出土品也不一樣,象標題所問銀幣,含銀成色為七九。直至民國22年(1933年),銀本位幣制正式確定,一圓幣規定重七錢二分,成色八八,由中央造幣廠正式開鑄,銀成色才有了統一。
所以鏽色,包漿和聽聲音只能是大概的手段,因為含銀量的大小不同,聽起來的聲音也不一樣,含銀量高,聲音清亮,含銀量太低,聲音混低。有些高仿含銀量高點的反而比含銀量低的真品聲音還要亮些,聽聲音能判斷出是否含銀,但不能判斷銀幣的真假。
(4),※,綜上分析,辨別銀幣真假,別的都是輔助參考,量重要的還是放大鏡下看鑄造工藝的粗細程度,再和真品或圖錄資料說明詳加對比分析,最後得出真假判斷,方為上策,別的說法只是走馬觀花式的大概點到為止,無償試性。
友情提示:
銀幣收藏要慎中更慎,因為銀貨類東西確實難已鑑別,又無專業性銀成色檢測裝置,也無專業知識用已判斷,只憑肉眼目測,很難收穫真品!
光緒三十四年北洋造光緒元寶鑄於1896一1898年,有兩個版別,三個型別,重量均為七錢二分,一種版別是元寶二字左右有圓邊飾,背北洋漢語拼音上左右也有小圓飾,這個版別的鑄量要少很多,因而價格也很高,收藏參考價,普品在4000元左右。
另一版別是元寶二字左右及背面均無邊飾,只是“34”兩數字的書寫分美術字和普通字兩類,這兩類鑄量大,價格相對上一種要低很多,收藏參考價,普品在1200元左右,(注,各地行情不一,還以本地為準,以上估價僅供參考)
真假辨別簡述
(1),這兩種銀幣有圓邊飾的一種直徑39毫米,重量26.5克。另一種直徑38毫米,重量27克,有遊標卡尺和化學用小托盤天平,能大致確定一下。
(2),看工藝,這是要重要的,因為仿品和真品相比較,在字型,圖案,邊齒,內齒等各方面總有不足或粗糙的感覺,老玩家看一眼,能定個八九不離十。
(3)看鏽色和包漿,總之來說銀幣最難辨別,銀貨鏽色和包漿也不好判斷,各省鑄銀幣的銀含量不一,大多成色在八零左右,有些甚止在七零過點,因含銀成色不一,含其它金屬也不一,鏽色的深淺和顏色也不定相同,傳世品和出土品也不一樣,象標題所問銀幣,含銀成色為七九。直至民國22年(1933年),銀本位幣制正式確定,一圓幣規定重七錢二分,成色八八,由中央造幣廠正式開鑄,銀成色才有了統一。
所以鏽色,包漿和聽聲音只能是大概的手段,因為含銀量的大小不同,聽起來的聲音也不一樣,含銀量高,聲音清亮,含銀量太低,聲音混低。有些高仿含銀量高點的反而比含銀量低的真品聲音還要亮些,聽聲音能判斷出是否含銀,但不能判斷銀幣的真假。
(4),※,綜上分析,辨別銀幣真假,別的都是輔助參考,量重要的還是放大鏡下看鑄造工藝的粗細程度,再和真品或圖錄資料說明詳加對比分析,最後得出真假判斷,方為上策,別的說法只是走馬觀花式的大概點到為止,無償試性。
友情提示:
銀幣收藏要慎中更慎,因為銀貨類東西確實難已鑑別,又無專業性銀成色檢測裝置,也無專業知識用已判斷,只憑肉眼目測,很難收穫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