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博士和你談健康
-
2 # 兒科醫生鮑秀蘭
關於核磁:“雙側額顳部硬膜下積液”:有可能是腦外間隙增寬。
腦外間隙增寬是嬰兒檢查頭顱CT或頭顱磁共振(MRI)片做出的診斷,有的診斷為腦外積水,甚至有的診斷為腦發育不良。有的被檢查的孩子接受了很多的治療,包括注射藥物、各種康復治療,不但孩子飽受痛苦,也給家長帶來了精神和經濟的壓力。其實,嬰兒頭顱CT或頭顱MRI片顯示腦外間隙增寬對於頭顱大小正常的寶寶是正常現象。因為顱骨長得快,腦組織長得慢,故在腦外顯示間隙。
有文獻報道,嬰兒額葉和顳極前方的蛛網膜下腔從嬰兒出生到6個月呈逐漸增寬的變化趨勢,然後逐漸縮小,額葉前方間隙最大寬度為6毫米,顳葉前方為9毫米,只有超過正常值時才考慮異常。生後腦重的快速增長一直持續到生後4歲,然後增長速度逐漸減慢,直至12歲,20歲後腦的重量相對恆定。
每個孩子發育能力都有個體差異性,這跟遺傳以及後天帶樣的環境有關。家長目前在家需要做的就是學習促進生長髮育的方法,改變帶養方式以便孩子更好的發育。6月齡時可以去醫院給寶寶做一個生長髮育的評估,到時候可以複查核磁,看看雙側額顳部硬膜下積液是否已經吸收。
硬膜下積液是指大腦表面與硬腦膜之間液體聚集,出現了一個液體空間。積液量少,可能沒有任何症狀,積液量增加,有可能壓迫腦實質,而出現頭痛、意識模糊、認知功能障礙等症狀。
一般是由於蛛網膜破裂,造成腦脊液向硬膜下滲漏和集聚,逐漸產生硬膜下積液。還可能是蛛網膜或蛛網膜與硬腦間膜的小血管破裂,血液流入硬膜下空間,隨著時間延長,血腫吸收,遺留硬膜下積液的表現。
在嬰幼兒,硬膜下積液可能是由產傷或腦膜炎後遺症導致。
在老年人,大多是頭部外傷所致。
可能有些老年朋友說我並沒有摔過頭部,為什麼會有硬膜下積液?其實有時候非常輕微的一點腦部撞擊就有可能造成硬膜下出血,逐漸吸收後轉化為硬膜下積液。
我有一例病人,是因為意識障礙(整天處於睡眠狀態)被家人送來醫院,頭顱CT發現雙側額顳硬膜下大量積液,仔細回憶好像病人有一次頭部不小心撞在床頭上,撞的不重,病人當時也沒什麼感覺。
積液量少,沒什麼症狀,可暫時不處理,隨訪觀察即可。
如積液量大,可做外科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