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詩中,詩人運用簡樸的文字 ,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 送無本師歸范陽》)。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遠看似有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這一句是全篇中的絕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長安,冬天未過,春天還未來臨。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後,第二天,春天就來了,最初的春草芽兒就冒出來了,作者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作者心裡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可是當作者帶著無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麼顏色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接下來的第三、四句是對初春景色大加讚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歎,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心裁。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讚,後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在最後,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這是一種心理狀態。嚴冬方盡、餘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特有的,它象徵著大地春回、永珍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已經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麼惹作者喜愛了。像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徵。
第一首詩中,詩人運用簡樸的文字 ,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 送無本師歸范陽》)。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遠看似有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這一句是全篇中的絕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長安,冬天未過,春天還未來臨。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後,第二天,春天就來了,最初的春草芽兒就冒出來了,作者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作者心裡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可是當作者帶著無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麼顏色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接下來的第三、四句是對初春景色大加讚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歎,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心裁。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讚,後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在最後,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這是一種心理狀態。嚴冬方盡、餘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特有的,它象徵著大地春回、永珍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已經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麼惹作者喜愛了。像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