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投影

    按漢代《三輔黃圖》第三卷記載,漢武帝兵徵南越建扶荔宮於長安(今西安),廣種南木,檳榔入列。

    扶荔宮,在上林苑中。漢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宮宮以荔枝得名,以植所得奇草異木:菖蒲百本;山姜十本;甘蕉十二本;留求子十本;桂百本;蜜香、指甲花百本;龍眼、荔枝、檳榔、橄欖、千歲子、甘橘皆百餘本。

    也就是說檳榔至少在漢代開始,就已經引入中國了。

  • 2 # 子林拋磚

    檳榔屬於棕櫚科的常綠喬木。主幹不分枝,高達20米,大型羽狀複葉,聚生莖頂。肉穂花序從最下部葉之下生出,多分枝,花單性,黃綠色,雌雄同株,雄花生花序上部,雌花較少,生花序最下部,堅果卵圓形,長達6釐米,紅色,其中果皮纖維狀,較厚,種子1個,卵形,即“檳榔”。

    檳榔原產馬來西亞,人們認識它的歷史悠久。公元5世紀,斯里蘭卡的史書中,就記載有該國公主用檳榔為禮物送給照顧她的護士。公元916年,當時的旅行家就記述當時阿拉伯、葉門和麥加等地區的人,早已流行食檳榔的習慣。歐洲人知之甚晚,而且是從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中得知亞洲人有食檳榔的習慣。

    中國引種檳榔也很早,喜食檳榔的人也很多,且有文人學士上癮。例如南梁時,一對父子愛檳榔。父親天天檳榔不離口,吃了一輩子,臨終前囑咐兒子:“爸快不行了,你拿一個好檳榔來,讓爸含著走吧。”這在後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唐宋時代,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愈及蘇東坡都嗜檳榔。宋代的朱熹和黃庭堅都極好食檳榔。朱熹有詩云:“暮年藥裡關身切,此外脩然百不貧。薏苡載以緣下氣,檳榔收得為祛痰。”這說明朱熹食檳榔為祛痰,當時已知其為藥物了。黃庭堅也有詩云:“蠻煙雨裡紅千樹,逐水排痰忖後方,莫笑忍飢窮縣令,煩君一斛寄檳榔。”這說明黃氏向友人索檳榔,說是治病,恐怕最深原因還在不吃檳榔受不了的緣故。

    中國廣東、雲南南部和臺灣有栽培的檳榔。歷來好檳榔的人不少。在廣東東莞,男女訂婚時,男方送檳榔給女方;婚禮之日,新娘要請賓客吃檳榔。

    現代研究,檳榔種子含單寧、生物鹼,可入藥,有助消化和驅寄生蟲的功能。果可食,食之易上癮。果皮稱“大腹皮”為中藥材,可治腹脹水腫。

    為什麼稱為“檳榔”?有一種說法是取客人的雅稱“賓郎”之意。據《本草綱目》曰:“賓與郎皆貴客之稱”。稽含《南方草木狀》言:“交廣人凡貴勝族客,必先呈此果。若邂逅不設,用相嫌恨。則檳榔名義,蓋取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朝鮮拌幹豆腐絲,吃起來是酸甜的,硬硬的,怎麼做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