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考志願梁老師
-
2 # 贏在高三
高校沒有這樣的規定,被調劑的專業是招生計劃未完成的專業,這些專業未必都是學校最差的專業!
我大學的專業是歷史學專業,被考生認為是“冷門”專業,在開學後第一天,輔導員問大家有幾個同學是第一志願報了這個專業時,90多人中僅有3人舉起了手。事實上,在大學四年後畢業時,歷史學專業的就業遠比同院系的旅遊管理和國際政治專業要好。
未完成招生計劃的專業,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招生計劃數比較多的專業,另一類是招生計劃數比較少的專業,這主要是由於考生心理作用形成的。如果某專業招生計劃數量多,考生會從心理產生牴觸情緒,自我感覺可能這個專業不好。而招生計劃數量小了,考生又害怕自己錄取不了,不敢填報。其實,這兩類情況下調劑的專業,未必是學校最差最難招生的專業,而是由於各種原因未招滿的專業。
高校在進行調劑時,多數學校首先考慮和考生專業相近的專業進行調劑,有些學校還會主動和考生提前電話交流。
當然,考生為了避免被調劑到自己非常不喜歡的“冷門”專業,可以在報考時,選出一兩個相對喜歡的“冷門專業”進行保底。
這個問題真不好說。高校專業錄取是有規則的,並且透過招生章程向社會公佈,但調劑專業並沒有統一的規定,而是由各高校自主決定的。
既然你在填報志願時勾選了服從專業調劑,就等於你承認了學校對你擁有這種生殺大權,將你調劑至計劃內的任意專業,都是符合規定的。
有些人心裡陰暗一些,認為學校一定會先將考生調劑到最難招生的專業,剩餘那些相對好些的專業起碼在徵集時更容易招滿;也有人認為高校會以負責任的態度,儘量調劑考生到與其所填報專業最相近似的專業。這兩種說法都合乎邏輯。
筆者在招考部門工作,但對高校如何調劑考生專業也不瞭解,畢竟這是沒有統一規定、由學校自主操作的行為。在以學校為單位將冷熱門專業捆綁投檔的模式下,考生作為弱勢的一方,在專業選擇上是沒太多話語權的,如果自己所選擇的6專業志願沒能被錄取,只有服從調劑才能被錄取的可能性,否則必然面臨退檔。
筆者建議,為降低被調劑專業的風險,考生在填報志願時須慎重對待。如衝一衝的學校必須做好被調劑專業的心理準備。如果考生注重專業,害怕被調劑,那麼適當降低學校的層次,高分進檔以保專業能一定程度上減少被調劑專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