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91604947536

    黃口,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卷十三《氾論訓》。本指雛鳥的嘴,借指兒童;古代戶役制度稱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後來,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黃口本指雛鳥的嘴,借指兒童;古代戶役制度稱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後來,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發展語義為無知的年輕人,用以譏諷他人年幼無知。亦作“黃頷小兒”、“黃口小兒”、“黃口小雀”。孔子和戴侗都認為,人形處於下部變作“兒”是出於字形協調考慮的結果。簡化字省去了原本作為小兒特徵的頭部,只留下原本是人形的“兒”,就成了今天的字形。古代戶役制度指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後來十歲以下的兒童,皆泛稱為“黃口”,所以人們常用“黃口小兒”,來譏諷別人年幼無知。我們現在的“兒子”專指男孩,但“兒子”本來是不分男女的。《漢書·高帝紀上》記錄了劉邦做亭長時的一個小故事:有個老者找呂后討水喝,認為呂后及她的兩個孩子都有富貴相,劉邦聽後,追上老者想問清楚緣由。老者看了劉邦的面相後說:“鄉者夫人兒子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意思是剛才我看貴夫人及子女的面相都很像您,您的面相簡直是貴不可言!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皆似君”說明這裡的“兒子”指的是呂后的一雙兒女。正因為“兒子”本來不分男女,所以古代曾有男兒子,女兒子之分,類似於我們現在說的男兒、女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萬年青怎麼栽培,是扦插栽培還是什麼?